首页--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经济学分支科学论文--发展经济学论文

农村风险分担网络的形成与效率分析--基于主体的计算经济学方法

本文创新点第4-6页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8-3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8-2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8-21页
        1.1.2 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第21-23页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23-27页
        1.2.1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2.2 研究方法第24-26页
        1.2.3 相关概念第26-27页
    1.3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第27-31页
        1.3.1 研究思路第27-28页
        1.3.2 创新点第28-30页
        1.3.3 章节安排第30-31页
第2章 风险及其应对策略第31-55页
    2.1 风险的度量第31-33页
    2.2 穷人面临的风险类型和特征第33-38页
        2.2.1 穷人面临的风险类型第33-36页
        2.2.2 穷人面临的风险特征第36-38页
    2.3 贫困、风险与脆弱性第38-40页
    2.4 风险与发展第40-43页
        2.4.1 健康风险与人口压力第40页
        2.4.2 营养、健康与脆弱性第40-42页
        2.4.3 入学率与风险第42页
        2.4.4 风险与技术创新第42-43页
    2.5 应对风险的方式及其缺陷第43-54页
        2.5.1 选择环境和改造环境第44-45页
        2.5.2 专业化第45页
        2.5.3 多元化第45-46页
        2.5.4 自给自足第46页
        2.5.5 灵活性第46-48页
        2.5.6 储蓄和资产变现第48-51页
        2.5.7 借贷第51-54页
    2.6 小结第54-55页
第3章 非正式风险分担文献综述第55-71页
    3.1 风险分担的形式第56-59页
    3.2 风险分担的动机第59-62页
    3.3 风险分担的网络结构第62-64页
    3.4 风险分担的决定因素第64-67页
    3.5 风险分担的效率第67-69页
    3.6 简评第69-70页
    3.7 小结第70-71页
第4章 社会网络及其建模第71-89页
    4.1 社会网络第71-77页
        4.1.1 社会网络的特征第73-74页
        4.1.2 社会网络的普遍性第74-76页
        4.1.3 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网络第76-77页
    4.2 社会网络的形成第77-81页
        4.2.1 符号与定义第77-79页
        4.2.2 网络的形成建模第79-81页
    4.3 基于主体建模与基于主体的计算经济学第81-88页
        4.3.1 基于主体建模第81-83页
        4.3.2 基于主体的计算经济学第83页
        4.3.3 ACE 的研究目标第83-84页
        4.3.4 ACE、涌现属性与社会网络第84-88页
    4.4 小结第88-89页
第5章 风险分担网络的形成与网络演进的性质第89-112页
    5.1 理论框架第89-91页
    5.2 基准模型第91-97页
        5.2.1 分担风险的方式第91-94页
        5.2.2 风险分担关系的成本第94-95页
        5.2.3 建立双边风险分担关系的原则第95页
        5.2.4 网络完备性与效率第95-97页
    5.3 计算机仿真第97-107页
        5.3.1 仿真设定第98-100页
        5.3.2 网络的稳定性第100-101页
        5.3.3 网络的涌现属性第101-104页
        5.3.4 风险规避与网络完备性第104-105页
        5.3.5 收入不确定性与网络完备性第105-106页
        5.3.6 网络的效率第106-107页
    5.4 信息不对称与网络完备性第107-110页
        5.4.1 模型设定第107-109页
        5.4.2 效率和完备性比较第109-110页
    5.5 小结第110-112页
第6章 风险分担网络的效率分析第112-123页
    6.1 网络形成过程中的外部性第112-116页
    6.2 模型拓展——外部性的内化第116-119页
        6.2.1 可转移的成本第116-117页
        6.2.2 组件内分担成本第117-119页
    6.3 目光长远的(FARSIGHTED)主体第119-122页
    6.4 小结第122-123页
第7章 结论和展望第123-128页
    7.1 主要结论第123-125页
    7.2 展望:有摩擦的风险分担第125-128页
附录第128-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5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第145-146页
附件第146-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虚拟网构建及资源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氰乙基纤维素的均相合成、结构及其溶液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