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遥爪与嵌段功能齐聚物的合成及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4-49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阴离子聚合简介第14-15页
    1.3 阴离子聚合的特征第15-16页
    1.4 阴离子聚合合成嵌段共聚物第16-19页
        1.4.1 分步加料法第16-18页
        1.4.2 双向增长法第18页
        1.4.3 偶联法第18-19页
    1.5 阴离子聚合的影响因素第19-20页
        1.5.1 试剂纯度及反应体系洁净度第19页
        1.5.2 引发剂的选择第19页
        1.5.3 溶剂极性的选择第19-20页
        1.5.4 引发剂和单体浓度的影响第20页
        1.5.5 聚合温度的影响第20页
    1.6 含环氧端基聚苯乙烯遥爪聚合物的合成进展第20-23页
    1.7 含环氧基团的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合成的研究进展第23-27页
        1.7.1 GMA亲核反应机理第23-24页
        1.7.2 GMA的阴离子聚合与共聚合研究进展第24-27页
    1.8 阴离子聚合机理的进一步研究第27-38页
        1.8.1 苯乙烯阴离子聚合动力学研究进展第30页
        1.8.2 经典的阴离子聚合动力学表达式第30-31页
        1.8.3 考虑聚苯乙烯活性种缔合物参与引发反应的动力学表达式第31页
        1.8.4 苯乙烯阴离子溶液聚合的动力学第31-35页
        1.8.5 苯乙烯阴离子本体聚合的动力学第35-38页
    1.9 苯乙烯阴离子聚合过程的理论化学计算第38-46页
        1.9.1 密度泛函理论第39-42页
        1.9.2 自洽反应场理论(SCRF)方法第42-43页
        1.9.3 密度泛函理论在阴离子聚合中的应用进展第43-46页
    1.10 课题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46-49页
第2章 含环氧端基聚苯乙烯遥爪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49-70页
    2.1 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封端的含环氧端基聚苯乙烯聚合物的合成第50-56页
        2.1.1 实验试剂的处理第50-51页
        2.1.2 滴定用试剂的制备与标定第51-52页
        2.1.3 仪器设备的处理第52页
        2.1.4 自制无水无氧操作装置第52-53页
        2.1.5 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封端的聚苯乙烯制备第53页
        2.1.6 聚合和封端反应步骤第53-54页
        2.1.7 反应路线与机理第54-55页
        2.1.8 测试与表征第55-56页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6-69页
        2.2.1 PS-ep粗产物的GPC分析第56-60页
        2.2.2 PS-ep粗产物的FT-IR分析第60-61页
        2.2.3 PS-ep粗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1H-NMR)分析第61-62页
        2.2.4 PS-ep粗产物中端环氧基团含量影响因素第62页
        2.2.5 封端反应温度和封端剂滴加方式的影响第62-64页
        2.2.6 聚苯乙烯活性种分子量的影响第64-65页
        2.2.7 封端剂用量的影响第65-66页
        2.2.8 提高封端剂封端效率的进一步研究第66-67页
        2.2.9 封端剂溶解于不同溶剂后对封端反应的影响第67-68页
        2.2.10 稀释聚苯乙烯活性种或/和用DPE预封端对NGDE封端反应的影响第68-69页
    2.3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3章 含环氧侧基聚苯乙烯嵌段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70-90页
    3.1 常温下含有少量环氧侧基的PS-NGMA封端共聚物的合成第70-75页
        3.1.1 试剂的处理第70页
        3.1.2 常温下PS-nGMA嵌段共聚物的制备第70页
        3.1.3 PS-nGMA粗产物的处理第70-71页
        3.1.4 PS-nGMA粗产物的表征第71页
        3.1.5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71-75页
    3.2 低温下含有少量环氧侧基的PS-NGMA嵌段聚合物的合成第75-80页
        3.2.1 试剂的处理第76页
        3.2.2 低温下PS-nGMA嵌段共聚物的制备第76页
        3.2.3 PS-nGMA粗产物的处理第76页
        3.2.4 PS-nGMA粗产物的表征第76页
        3.2.5 PS-nGMA粗产物的表征结果分析第76-78页
        3.2.6 PS-nGMA合成的影响因素第78-80页
    3.3 低温下PS-PGMA嵌段聚合物的合成第80-86页
        3.3.1 GMA添加量对产物GMA单元数的影响第81-82页
        3.3.2 共聚反应温度对产物中GMA单元数的影响第82-83页
        3.3.3 溶剂对产物中GMA单元数的影响第83-85页
        3.3.4 配体LiCl对共聚反应的影响第85-86页
    3.4 低温下PS-PGMA-PS嵌段聚合物的合成第86-88页
        3.4.1 低温下PS-PGMA-PS嵌段共聚物的制备第87页
        3.4.2 低温下合成的PS-PGMA-PS嵌段共聚物的GPC表征第87-88页
    3.5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4章 苯乙烯阴离子本体聚合动力学研究第90-116页
    4.1 引言第90-93页
    4.2 苯乙烯阴离子本体聚合的机理和模型假设第93-98页
        4.2.1 引发反应阶段第93-95页
        4.2.2 增长反应阶段第95-98页
        4.2.3 链转移和终止反应第98页
    4.3 苯乙烯阴离子本体聚合动力学模型的推导和数学处理第98-107页
        4.3.1 初始条件第98-99页
        4.3.2 动力学模型的推导第99-106页
        4.3.3 动力学方程的另一种推导方法第106-107页
    4.4 苯乙烯阴离子本体聚合动力学参数的估算结果第107-114页
        4.4.1 参数a的估算结果第108-110页
        4.4.2 活性种之间缔合平衡常数的估算结果第110-113页
        4.4.3 各种活性种引发单体聚合的链增长速率常数的估算结果第113-114页
    4.5 高转化率下苯乙烯阴离子本体聚合的动力学第114-115页
    4.6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第5章 苯乙烯本体阴离子聚合体系的理论化学研究第116-135页
    5.1 引言第116页
    5.2 计算方法第116-118页
    5.3 苯乙烯本体阴离子聚合过程中的缔合物理论研究第118-125页
        5.3.1 引发剂缔合物的计算结果分析第118-120页
        5.3.2 活性种缔合物的计算结果与分析第120-125页
    5.4 P配合物对苯乙烯阴离子聚合体系作用的理论研究第125-132页
        5.4.1 P配合物对引发剂缔合物结构的影响第126-130页
        5.4.2 P配合物对聚苯乙烯活性种缔合物结构的影响第130-132页
    5.5 讨论第132-134页
    5.6 本章小结第134-135页
第6章 全文总结第135-138页
    6.1 主要结论第135-137页
    6.2 创新点总结第137-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55页
致谢第155-156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第156-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维纳米线与填充碳纳米管复合体系结构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下一篇:聚肽共聚物的合成及自组装行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