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words)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1.1 抑制素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1.1 抑制素基因的结构和组织分布 | 第11-12页 |
1.1.2 抑制素基因的功能 | 第12-13页 |
1.1.3 抑制素基因在生产上的应用 | 第13-14页 |
1.2 转基因RNAi小鼠的研究现状 | 第14-23页 |
1.2.1 RNAi的作用机理和特性 | 第14-15页 |
1.2.2 RNAi体外制备方法 | 第15-16页 |
1.2.3 RNAi技术的用途及发展前景 | 第16-18页 |
1.2.4 RNAi在转基因小鼠上的应用 | 第18-23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4-38页 |
2.1 材料 | 第24-28页 |
2.1.1 PiggyBac转座子载体 | 第24-25页 |
2.1.2 实验小鼠和细胞 | 第25页 |
2.1.3 主要试剂耗材 | 第25-26页 |
2.1.4 相关溶液的配制 | 第26-27页 |
2.1.5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2.2 方法 | 第28-38页 |
2.2.1 shRNA序列设计与合成 | 第28页 |
2.2.2 phi5siRNA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28-32页 |
2.2.3 小鼠卵巢颗粒细胞的培养 | 第32页 |
2.2.4 重组载体转染小鼠卵巢颗粒细胞的条件优化 | 第32-33页 |
2.2.5 重组载体转染小鼠卵巢颗粒细胞 | 第33-34页 |
2.2.6 重组载体对INHA基因抑制效率的测定 | 第34-37页 |
2.2.7 重组载体的线性化酶切与显微注射 | 第37页 |
2.2.8 转基因RNAi小鼠的PCR鉴定 | 第37-3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50页 |
3.1 shRNA序列设计 | 第38-40页 |
3.2 phi5siRNA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40-42页 |
3.2.1 phi5空载体的线性化双酶切 | 第40页 |
3.2.2 重组载体的酶切鉴定 | 第40-41页 |
3.2.3 重组载体的测序鉴定 | 第41-42页 |
3.3 重组载体转染小鼠卵巢颗粒细胞条件的优化 | 第42-43页 |
3.4 重组载体转染小鼠卵巢颗粒细胞 | 第43-44页 |
3.5 重组载体干扰效率的测定 | 第44-46页 |
3.5.1 RNA的质量检测 | 第44页 |
3.5.2 定量引物RT-PCR扩增效果检测 | 第44-45页 |
3.5.3 荧光定量PCR(qPCR)的检测结果 | 第45-46页 |
3.6 用于转基因小鼠制作的载体的线性化酶切 | 第46-47页 |
3.7 转基因RNAi小鼠的PCR鉴定 | 第47-50页 |
4 讨论 | 第50-56页 |
4.1 关于phi5载体的使用 | 第50-51页 |
4.2 关于phi5siRNA载体的构建方法 | 第51-52页 |
4.3 关于小鼠卵巢颗粒细胞的培养 | 第52页 |
4.4 关于靶序列的选择背景和干扰效果的讨论 | 第52-55页 |
4.5 关于转基因阳性小鼠的鉴定 | 第55-56页 |
5 结论 | 第56-57页 |
6 创新点、不足和下一步研究计划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附录 | 第65-67页 |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专利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