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头鲂不同地理种群免疫相关指标的比较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语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团头鲂及免疫相关基因简介 | 第12-18页 |
1 团头鲂研究现状简介 | 第12-13页 |
2 团头鲂免疫相关基因简介 | 第13-17页 |
2.1 趋化因子及受体家族基因 | 第13-14页 |
2.2 转铁蛋白及受体的简介 | 第14-15页 |
2.3 Toll样受体的简介 | 第15-16页 |
2.4 核受体家族及nr2f亚家族的简介 | 第16-17页 |
3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团头鲂免疫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 第18-46页 |
1 前言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2.1 样本采集 | 第19页 |
2.2 提取RNA及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19页 |
2.3 序列分析 | 第19-21页 |
2.4 亚硝酸盐急性胁迫试验 | 第21页 |
2.5 荧光定量PCR | 第21-22页 |
2.6 数据分析 | 第22-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43页 |
3.1 目的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23-29页 |
3.1.1 团头鲂CXCR4b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23-26页 |
3.1.2 团头鲂CCL4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26-29页 |
3.2 目的基因的时间表达谱分析 | 第29-35页 |
3.2.1 趋化因子CXC亚族基因 | 第29-31页 |
3.2.2 趋化因子CC亚族基因 | 第31-32页 |
3.2.3 趋化因子C亚族基因 | 第32-33页 |
3.2.4 转铁蛋白受体2基因 | 第33-34页 |
3.2.5 核受体家族基因 | 第34-35页 |
3.3 亚硝酸盐暴露后目的基因的表达模式 | 第35-43页 |
3.3.1 趋化因子CXC亚族基因 | 第35-37页 |
3.3.2 趋化因子CC和C亚族基因 | 第37-39页 |
3.3.3 转铁蛋白受体2基因 | 第39-40页 |
3.3.4 核受体家族基因 | 第40-41页 |
3.3.5 Toll样受体家族基因 | 第41-43页 |
4 讨论 | 第43-46页 |
4.1 目的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43-44页 |
4.1.1 团头鲂CXCR4b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43页 |
4.1.2 团头鲂CCL4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43-44页 |
4.2 目的基因时间表达谱与其功能的关系 | 第44页 |
4.3 目的基因的功能分析 | 第44-46页 |
第三章 团头鲂不同群体间免疫性能的初步评估与比较 | 第46-59页 |
1 前言 | 第46-4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2.1 样品的采集 | 第47页 |
2.2 提取RNA及荧光定量PCR | 第47页 |
2.3 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检测 | 第47页 |
2.4 血涂片制作及分析 | 第47-48页 |
2.5 数据分析 | 第4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8-57页 |
3.1 目的基因的在不同群体的组织表达谱 | 第48-54页 |
3.1.1 趋化因子CXC亚族基因 | 第48-49页 |
3.1.2 趋化因子CC族基因 | 第49-51页 |
3.1.3 趋化因子C亚族基因 | 第51-52页 |
3.1.4 转铁蛋白受体2基因 | 第52-53页 |
3.1.5 核受体家族基因 | 第53页 |
3.1.6 Toll样受体家族基因 | 第53-54页 |
3.2 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3.3 血液学指标的分析结果 | 第55-57页 |
4 讨论 | 第57-59页 |
4.1 团头鲂不同群体间免疫性能的初步评估 | 第57-58页 |
4.2 团头鲂不同群体间免疫性能的进一步评估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附录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