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行政“外脑”的法律性质与理论基础 | 第12-18页 |
1.1 行政“外脑”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1.1 行政“外脑”内涵界定 | 第12页 |
1.1.2 行政“外脑”外延界定 | 第12-13页 |
1.2 政府聘请“外脑”的双务行政合同法律关系 | 第13-15页 |
1.3 “外脑”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1.3.1 风险社会与专家理性 | 第15-16页 |
1.3.2 新行政与正当程序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域外典型“外脑”程序规制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启示 | 第18-23页 |
2.1 以审议会为中心的多元化制度 | 第18-19页 |
2.2 以FACA为基础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度 | 第19-21页 |
2.3 审议会制度与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度的启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行政“外脑”程序规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3-34页 |
3.1 行政“外脑”的实践状况 | 第23页 |
3.2 行政“外脑”程序规制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3.2.1 聘请引入程序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3.2.2 咨询履职程序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3.3 “外脑”程序规制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26-34页 |
3.3.1 “外脑”法律规范不健全 | 第27-28页 |
3.3.2 行政裁量权约束有限 | 第28-29页 |
3.3.3 “外脑”权利保障不合理 | 第29-31页 |
3.3.4 程序公开不充分 | 第31-32页 |
3.3.5 程序性制裁制度不完善 | 第32-34页 |
第四章 行政“外脑”程序规制完善的对策建议 | 第34-44页 |
4.1 明确行政“外脑”的程序主体 | 第34页 |
4.2 权利义务完善的具体内容 | 第34-40页 |
4.2.1 确立行政“外脑”确定机制 | 第35-36页 |
4.2.2 推进程序公开与社会参与 | 第36-37页 |
4.2.3 强调独立研究与说明理由 | 第37-39页 |
4.2.4 强化聘请竞争与先行咨询 | 第39-40页 |
4.3 明确程序性制裁的无效宣告和责任承担制度 | 第40-44页 |
4.3.1 “外脑”聘请合同的效力否定 | 第40-41页 |
4.3.2 行政决策的效力否定 | 第41页 |
4.3.3 “外脑”与政府责任承担问题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