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7页 |
1.1 生物改造技术 | 第8-14页 |
1.1.1 改造方法 | 第8-14页 |
1.1.2 改造产物的纯化及鉴定 | 第14页 |
1.2 蛋白质的结构及反应活性 | 第14-16页 |
1.3 RAFT聚合方法合成聚合物修饰蛋白质 | 第16-22页 |
1.3.1 RAFT聚合方法简介 | 第16-18页 |
1.3.2 “Postpolymerization”聚合方法 | 第18-21页 |
1.3.3 “In Situ”聚合方法 | 第21-22页 |
1.4 葡萄糖氧化酶简介 | 第22-27页 |
1.4.1 葡萄糖氧化酶的抗氧化作用机理 | 第22页 |
1.4.2 葡萄糖氧化酶的生产 | 第22-23页 |
1.4.3 葡萄糖氧化酶的应用 | 第23-24页 |
1.4.4 改造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4.5 改造葡萄糖氧化酶表面的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用RAFT聚合方法合成聚乙二醇甲醚丙烯酸酯聚合物对葡萄糖氧化酶的改性 | 第27-44页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8-30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8-29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2.2 实验方法和步骤 | 第30-34页 |
2.2.1 合成RAFT试剂 | 第31-32页 |
2.2.2 带有巯基噻唑啉末端基的RAFT试剂的合成 | 第32页 |
2.2.3 用RAFT法聚合聚乙二醇甲醚丙烯酸酯单体 | 第32页 |
2.2.4 将聚乙二醇甲醚丙烯酸酯聚合物连接到葡萄糖氧化酶表面 | 第32-33页 |
2.2.5 葡萄糖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33页 |
2.2.6 改性后的葡萄糖氧化酶热稳定性的测定 | 第33-34页 |
2.2.7 改性后的葡萄糖氧化酶储存性的测定 | 第34页 |
2.3 样品的测试及表征 | 第34-35页 |
2.3.1 GPC---凝胶渗透色谱 | 第34页 |
2.3.2 NMR---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 | 第34页 |
2.3.3 UV---紫外分光光度计 | 第34页 |
2.3.4 Native PAGE---非变性蛋白质电泳 | 第34-35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5-43页 |
2.4.1 带有巯基噻唑啉末端基的RAFT试剂以及聚乙二醇甲醚丙烯酸酯聚合物的表征 | 第35-37页 |
2.4.2 将聚乙二醇甲醚丙烯酸酯聚合物连接到葡萄糖氧化酶表面的表征 | 第37-39页 |
2.4.3 酶活性的测定 | 第39-41页 |
2.4.4 葡萄糖氧化酶改造前后热稳定性的测试 | 第41-42页 |
2.4.5 葡萄糖氧化酶改造前后储存性的测试 | 第42-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用“In-situ”RAFT聚合方法在葡萄糖氧化酶表面聚合温度敏感型的聚合物异丙基丙烯酰胺Poly(NIPAAm) | 第44-58页 |
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5-46页 |
3.1.1 实验试剂 | 第45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45-46页 |
3.2 实验方法和步骤 | 第46-48页 |
3.2.1 把带有巯基噻唑啉末端基的RAFT试剂连接在葡萄糖氧化酶的表面 | 第47页 |
3.2.2 用In-situ聚合方法在葡萄糖氧化酶表面聚合异丙基丙烯酰(NIPAAm) | 第47-48页 |
3.2.3 酶活性的测定 | 第48页 |
3.2.4 酶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48页 |
3.3 样品的测试及表征 | 第48-49页 |
3.3.1 UV---紫外分光光度计 | 第48-49页 |
3.3.2 Native PAGE---非变性蛋白质电泳 | 第49页 |
3.3.3 DLS---激光粒度分析仪 | 第49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9-57页 |
3.4.1 把带有巯基噻唑啉末端基的RAFT试剂连接在葡萄糖氧化酶的表面 | 第49-52页 |
3.4.2 用In-situ聚合方法在葡萄糖氧化酶表面聚合异丙基丙烯酰(NIPAAm) | 第52-55页 |
3.4.3 酶活性的测定 | 第55-56页 |
3.4.4 酶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56-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