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页 |
三、本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相对独立量刑程序的概念、特征及价值 | 第12-17页 |
第一节 相对独立量刑程序的概念 | 第12-13页 |
一、量刑的概念 | 第12页 |
二、量刑程序的概念 | 第12-13页 |
三、相对独立量刑程序的概念 | 第13页 |
第二节 相对独立量刑程序的特征 | 第13-15页 |
一、量刑的特征 | 第14页 |
二、量刑程序的特征 | 第14页 |
三、相对独立量刑程序的特征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的价值 | 第15-17页 |
一、实现对诉权的制约 | 第15-16页 |
二、有助量刑信息全面准确收集 | 第16页 |
三、有利于更好的进行量刑辩护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构建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的必要性 | 第17-23页 |
第一节 我国相对独立量刑程序缺失的现状所决定 | 第17-20页 |
一、立法上对量刑程序缺乏完善、系统的规定 | 第17-19页 |
二、司法实践中因相对独立量刑程序缺失而造成了量刑不公等问题 | 第19-20页 |
第二节 人权保障精神的内在追求 | 第20-21页 |
一、人权保障理念的演进 | 第20-21页 |
二、人权保障理念要求实现量刑公正 | 第21页 |
第三节 保障审判公开与程序正义的要求 | 第21-23页 |
一、审判公开要求建立相对独立量刑程序 | 第21-22页 |
二、建立相对独立量刑程序符合程序正义的要求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构建相对独立量刑程序的可行性 | 第23-34页 |
第一节 域外经验可资借鉴 | 第23-30页 |
一、大陆法系的量刑程序考察 | 第23-25页 |
二、英美法系的量刑程序考察 | 第25-30页 |
三、两大法系量刑程序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 第30页 |
第二节 我国理论与实务部门的有益探索 | 第30-34页 |
一、理论探索 | 第30-32页 |
二、实践探索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我国相对独立量刑程序的具体构建 | 第34-47页 |
第一节 相对独立量刑程序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34-36页 |
一、程序法定原则 | 第34页 |
二、法官中立原则 | 第34-35页 |
三、控辩平等原则 | 第35页 |
四、程序参与原则 | 第35-36页 |
第二节 相对独立量刑程序中控辩审相关制度的构建 | 第36-47页 |
一、相对独立量刑程序的立法体例 | 第36-37页 |
二、控方参与量刑程序规定 | 第37-38页 |
三、辩方参与量刑程序规定 | 第38-40页 |
四、被害人参与量刑程序规定 | 第40-41页 |
五、法官参与量刑程序规定 | 第41-44页 |
六、其他配套制度构建 | 第44-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