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典型植物群落芽库组成及其对水文情势的响应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9页 |
1.1 概述 | 第8-12页 |
1.1.1 芽库概念 | 第8页 |
1.1.2 芽库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1.3 芽库与种子库的关系 | 第11-12页 |
1.2 湿地芽库研究 | 第12-14页 |
1.2.1 湿地生境特征 | 第12页 |
1.2.2 植物芽库对湿地生境的适应机制 | 第12-13页 |
1.2.3 湿地水文过程对植物芽库的影响 | 第13-14页 |
1.3 研究区概况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区的选择与描述 | 第14-16页 |
1.3.2 研究区水文特征 | 第16页 |
1.3.3 研究区植被群落组成特点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鄱阳湖植物营养繁殖方式多样性 | 第19-26页 |
2.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2.1.1 取样方法 | 第19-20页 |
2.1.2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第20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0-24页 |
2.2.1 典型植物芽繁殖方式描述 | 第20-23页 |
2.2.2 植物芽繁殖方式模式图 | 第23-24页 |
2.2.3 植物芽繁殖方式总结 | 第24页 |
2.3 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鄱阳湖不同高程植物芽库分布特征 | 第26-39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3.1.1 野外调查 | 第26页 |
3.1.2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27-38页 |
3.2.1 鄱阳湖秋季退水后洲滩植被群落组成 | 第27-28页 |
3.2.2 样地高程与植物群落对比分析 | 第28-34页 |
3.2.3 植物芽库水平与垂直分布 | 第34-35页 |
3.2.4 芽繁殖植物在洲滩植被中的地位 | 第35-38页 |
3.3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植物繁殖芽对淹露的响应 | 第39-46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9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4.1.2 材料处理 | 第39页 |
4.1.3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 第39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39-45页 |
4.2.1 淹露条件下植物繁殖芽分株变化差异比较 | 第39-43页 |
4.2.2 繁殖芽萌发率差异比较 | 第43-45页 |
4.3 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鄱阳湖典型植物繁殖芽特征 | 第46-61页 |
5.1 研究方法 | 第46-48页 |
5.1.1 蒌蒿淹露实验 | 第46页 |
5.1.2 阿齐薹草根茎破坏实验 | 第46页 |
5.1.3 苦草冬芽培育与调查 | 第46-48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48-60页 |
5.2.1 淹露下蒌蒿植株特征差异 | 第48-49页 |
5.2.2 阿齐薹草根茎繁殖特征 | 第49-55页 |
5.2.3 苦草冬芽特征:基质与水文 | 第55-60页 |
5.3 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芽库与种子库的关系 | 第61-65页 |
6.1 研究方法 | 第61页 |
6.2 结果讨论 | 第61-64页 |
6.3 小结 | 第64-6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8页 |
7.1 结论 | 第65-66页 |
7.2 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