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船舶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1 导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1.2 主要内容、结构体系及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2.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2.2 结构体系安排 | 第15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3页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0-23页 |
2 产业集群理论基础 | 第23-29页 |
2.1 产业集群的概念及特征 | 第23-25页 |
2.1.1 产业集群的概念 | 第23-24页 |
2.1.2 产业集群的特征 | 第24-25页 |
2.2 产业集群经济效应分析 | 第25-29页 |
2.2.1 产业集群的资源优势 | 第25-26页 |
2.2.2 产业集群的市场优势 | 第26页 |
2.2.3 产业集群的成本优势 | 第26-27页 |
2.2.4 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 | 第27页 |
2.2.5 产业集群的协同优势 | 第27-29页 |
3 船舶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理论模型分析 | 第29-42页 |
3.1 船舶工业产业集群的概念及特征 | 第29-32页 |
3.1.1 船舶工业产业集群的概念 | 第29-30页 |
3.1.2 船舶工业产业集群的特征 | 第30-32页 |
3.2 船舶工业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36页 |
3.2.1 船舶工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 | 第32-34页 |
3.2.2 船舶工业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 | 第34-36页 |
3.3 船舶工业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分析 | 第36-39页 |
3.3.1 船舶工业产业集群的正效应 | 第36-38页 |
3.3.2 船舶工业产业集群的负效应 | 第38-39页 |
3.4 船舶工业产业集群识别模型 | 第39-42页 |
3.4.1 产业集群常用识别方法 | 第39-40页 |
3.4.2 船舶工业产业集群识别模型构建 | 第40-42页 |
4 烟台市船舶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实证分析 | 第42-53页 |
4.1 烟台市船舶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第42-47页 |
4.1.1 烟台市船舶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总体概况 | 第42-43页 |
4.1.2 烟台市船舶工业产业集群形成条件分析 | 第43-46页 |
4.1.3 烟台市船舶工业产业集群特征分析 | 第46-47页 |
4.2 烟台市船舶工业产业集群识别模型 | 第47-50页 |
4.2.1 烟台市船舶工业产业集群的定性识别 | 第47-48页 |
4.2.2 烟台市船舶工业产业集群的定量识别 | 第48-50页 |
4.3 烟台市船舶工业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50-53页 |
4.3.1 烟台市船舶工业产业集群存在问题 | 第50-51页 |
4.3.2 烟台市船舶工业产业集群问题原因 | 第51-53页 |
5 烟台市船舶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对策建议 | 第53-67页 |
5.1 国内外船舶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经验借鉴 | 第53-62页 |
5.1.1 国外船舶工业产业集群经验借鉴 | 第53-58页 |
5.1.2 国内船舶工业产业集群经验借鉴 | 第58-61页 |
5.1.3 对烟台市船舶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 | 第61-62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62-67页 |
5.2.1 政府层面 | 第62-64页 |
5.2.2 产业层面 | 第64-65页 |
5.2.3 企业层面 | 第65-67页 |
结束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个人简历 | 第7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