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内关于自考毕业生就业的研究 | 第12-14页 |
1.2.2 国外关于自考毕业生就业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5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1.3.1 自考毕业生 | 第15-16页 |
1.3.2 就业难 | 第16-17页 |
1.3.3 自考毕业生就业难 | 第17页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第2章 自考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发展历程回顾 | 第19-27页 |
2.1 自考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萌芽时期(1981年-1995年) | 第19-21页 |
2.2 自考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凸显时期(1995年-2002年) | 第21-24页 |
2.3 自考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加剧时期(2002年-现今) | 第24-27页 |
第3章 自考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具体表现 | 第27-34页 |
3.1 自考毕业生就业率不高 | 第27-28页 |
3.2 自考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 | 第28-32页 |
3.3 自考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 第32-34页 |
第4章 自考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 第34-46页 |
4.1 自考毕业生就业难的一般理论解释 | 第34-37页 |
4.1.1 供求理论 | 第34-35页 |
4.1.2 个人偏见模型 | 第35-36页 |
4.1.3 人力资本理论 | 第36-37页 |
4.2 自考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具体成因 | 第37-46页 |
4.2.1 国家对自考生就业重视不够 | 第37-39页 |
4.2.2 自考助学班培养模式失当 | 第39-42页 |
4.2.3 社会环境对自考生就业不利 | 第42-44页 |
4.2.4 自考生自身就业条件存在缺陷 | 第44-46页 |
第5章 缓解自考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分析 | 第46-53页 |
5.1 加大国家就业服务力度 | 第46-47页 |
5.1.1 加强自考生就业政策针对性 | 第46-47页 |
5.1.2 加强自考生就业法制建设针对性 | 第47页 |
5.2 改革自考生助学培养模式 | 第47-49页 |
5.2.1 正确定位,以就业需求为导向 | 第47-48页 |
5.2.2 教学改革,以提高能力为本 | 第48页 |
5.2.3 双师建设,突破制约培养质量瓶颈 | 第48页 |
5.2.4 修订方案,增设就业辅导相关课程 | 第48-49页 |
5.2.5 咨询服务,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 第49页 |
5.3 加强社会就业保障体系建设 | 第49-50页 |
5.3.1 更新用人观念 | 第50页 |
5.3.2 提供合理工作岗位 | 第50页 |
5.4 提高自身就业素质 | 第50-53页 |
5.4.1 正确规划职业发展 | 第51页 |
5.4.2 重视自身能力培养 | 第51页 |
5.4.3 积极应对就业挑战 | 第51-53页 |
结束语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