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緒論 近百年皇甫四傑研究綜述 | 第12-23页 |
一、近百年皇甫四傑研究回顧 | 第13-20页 |
二、皇甫四傑研究現狀的不足與本文擬解決的問題和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第一章 皇甫四傑家世研究 | 第23-35页 |
第一節 皇甫四傑家族世系考 | 第23-28页 |
一、皇甫家族源出及其遷徙 | 第23-24页 |
二、皇甫四傑直系近祖生平及家世 | 第24-25页 |
三、皇甫四傑生平及家世 | 第25-27页 |
四、皇甫四傑父族世系表 | 第27-28页 |
第二節 皇甫四傑發科起家原因考略 | 第28-35页 |
一、祖輩垂範 | 第29-30页 |
二、自相師友 | 第30-31页 |
三、母族之助 | 第31-32页 |
四、經濟條件 | 第32-33页 |
五、遊歷交誼 | 第33-35页 |
第二章 皇甫四杰生平研究 | 第35-115页 |
第一節 皇甫汸生卒年考辨 | 第35-40页 |
一、學界所見皇甫汸生卒年 | 第35-36页 |
二、皇甫汸生年考證 | 第36-38页 |
三、皇甫汸卒年考辨 | 第38-40页 |
第二節 皇甫汸交遊考 | 第40-71页 |
一、嘉靖八年之前的吳地交遊 | 第42-46页 |
二、嘉靖八年至嘉靖十七年北地交遊 | 第46-52页 |
三、嘉靖十八年至嘉靖三十年黃州和南京交遊 | 第52-60页 |
四、嘉靖三十年至嘉靖三十五年北京和滇南交遊 | 第60-64页 |
五、嘉靖三十五年至萬曆十一年吳地交游 | 第64-71页 |
第三節 皇甫四傑年譜 | 第71-115页 |
第三章 皇甫四傑詩學思想研究 | 第115-134页 |
第一節 皇甫四傑的唐詩觀 | 第116-121页 |
一、對唐詩整體的肯定 | 第116-117页 |
二、對唐詩分期與作家的偏好 | 第117-119页 |
三、唐詩範式選擇與唐詩傳播 | 第119-121页 |
第二節 皇甫四傑與前七子的詩學關聯 | 第121-126页 |
一、前七子對皇甫四傑的影響 | 第122-123页 |
二、皇甫四傑對前七子的批判 | 第123-124页 |
三、“守化之爭”中的皇甫四傑 | 第124-126页 |
第三節 皇甫汸《解頤新語》研究 | 第126-134页 |
一、《解頤新語》簡介 | 第126-128页 |
二、《解頤新語》的詩歌創作論 | 第128-131页 |
三、《解頤新語》在明清的接受 | 第131-134页 |
第四章 皇甫四傑詩文研究 | 第134-178页 |
第一節 吴中地域传统与皇甫四傑詩文創作 | 第134-148页 |
一、吳中物質文化傳統 | 第134-139页 |
二、吳中精神文化傳統 | 第139-148页 |
第二節 城市文化因素與皇甫四傑詩文創作 | 第148-166页 |
一、城市生活抒寫 | 第148-157页 |
二、城市問題關注 | 第157-166页 |
第三節 皇甫四傑詩歌藝術研究 | 第166-178页 |
一、皇甫沖:波瀾曲折,豪放雄奇 | 第166-169页 |
二、皇甫涍:古拙質樸,雅致華麗 | 第169-172页 |
三、皇甫汸:清秀朗潤,語簡情深 | 第172-174页 |
四、皇甫濂:清幽玄曠,情思綿長 | 第174-178页 |
結語 | 第178-180页 |
致谢 | 第180-182页 |
參考文獻 | 第182-1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