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时反被动测向辐射源信号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15页 |
1.2.1 战术数据链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时间反转算法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各章节安排 | 第15-17页 |
第2章 Link-11 数据链信号仿真 | 第17-26页 |
2.1 Link-11 数据链报文格式 | 第17-19页 |
2.2 Link-11 战术数据链信号仿真 | 第19-25页 |
2.2.1 QDPSK调制原理 | 第19-20页 |
2.2.2 同步头 | 第20-23页 |
2.2.3 相位参考帧 | 第23-24页 |
2.2.4 信息段 | 第24-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辐射源信号仿真参数计算 | 第26-42页 |
3.1 圆形天线阵列接收机系统建模 | 第26-27页 |
3.2 辐射源信号传输至天线阵元的时间延迟计算 | 第27-34页 |
3.2.1 正弦信号的时延计算 | 第28-29页 |
3.2.2 BPSK调制信号的时延计算 | 第29-31页 |
3.2.3 线性调频信号的时延计算 | 第31-32页 |
3.2.4 Link-11 信号的时延计算 | 第32-34页 |
3.3 含噪辐射源信号的生成原理 | 第34-36页 |
3.4 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不一致性 | 第36-40页 |
3.4.1 同轴线缆的幅度和相位不一致性 | 第36-39页 |
3.4.2 接收机其它部分的幅度和相位不一致性 | 第39-40页 |
3.5 辐射源信号模数转换时的量化 | 第40-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辐射源信号生成器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42-51页 |
4.1 仿真系统的设计流程 | 第42页 |
4.2 界面参数设置 | 第42-50页 |
4.2.1 Link-11 信号生成器GUI模型 | 第42-45页 |
4.2.2 辐射源信号参数设置 | 第45-47页 |
4.2.3 模拟参数设置 | 第47-49页 |
4.2.4 信号的生成与保存 | 第49-5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辐射源生成信号的虚拟时反测向的应用 | 第51-65页 |
5.1 虚拟时反聚焦算法原理及DOA平台 | 第51-56页 |
5.1.1 虚拟时反聚焦算法基本原理 | 第51-52页 |
5.1.2 虚拟时反平台界面及数据格式 | 第52-53页 |
5.1.3 数据的导入 | 第53页 |
5.1.4 测向参数设置 | 第53-54页 |
5.1.5 结果显示界面 | 第54-56页 |
5.2 实验仿真以及结果分析 | 第56-6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