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0页 |
| ·选题的背景 | 第11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 ·选题的目的 | 第11-12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7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节能减排概述 | 第20-25页 |
| ·节能减排基本理论 | 第20-21页 |
| ·节能减排概念 | 第20页 |
| ·节能减排的基本原则 | 第20-21页 |
| ·节能减排重要性分析 | 第21-25页 |
| ·理论分析 | 第21-23页 |
| ·实证分析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国内外节能减排政策法律比较研究 | 第25-31页 |
| ·发达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法律发展现状 | 第25-27页 |
| ·美国 | 第25-26页 |
| ·日本 | 第26-27页 |
| ·德国 | 第27页 |
| ·我国节能减排政策法律现状 | 第27-29页 |
| ·我国节能减排制度建设回顾 | 第27-28页 |
| ·我国节能减排法律体系概况 | 第28-29页 |
| ·国外节能减排政策法律演变对我国的启示 | 第29-31页 |
| ·明确发展目标,厉行节约能源 | 第29页 |
| ·完善的法律措施保障 | 第29页 |
| ·制定操作性强、具体而明确的法律条文 | 第29页 |
| ·适应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法规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节能减排政策与法律长效综合机制探讨 | 第31-38页 |
| ·建立和健全节能减排政府、企业、社会综合互动机制 | 第31-34页 |
| ·发挥政府在节能减排中的主导地位 | 第31-33页 |
| ·加强企业在节能减排中的主体作用 | 第33-34页 |
| ·重视节能减排全民参与 | 第34页 |
| ·建立节能减排经济激励与制约机制 | 第34-38页 |
| ·制定和完善节能减排的税收激励与制约机制 | 第34-36页 |
| ·建立和健全节能减排价格激励与制约机制 | 第36-37页 |
| ·推进“绿色信贷” | 第37-38页 |
| 第五章 我国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的法律制度保障 | 第38-44页 |
| ·法律保障机制的必要性分析 | 第38-39页 |
| ·我国节能减排法律保障的不足 | 第39-40页 |
| ·宏观的能源法体系存在结构性和协调性缺陷 | 第39页 |
| ·节能减排立法仍不健全,存在诸多法律空白 | 第39页 |
| ·节能减排配套性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39-40页 |
| ·法律未明确节能减排工作管理体制,导致主管机构的权限和职责不清晰 | 第40页 |
| ·完善我国节能减排法律保障制度的建议 | 第40-44页 |
| ·完善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40-41页 |
| ·节能减排的法律实施和监督机制的良性运用 | 第41-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