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29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20页 |
一、有关民族旅游村寨的研究 | 第10-15页 |
二、有关旅游开发与人口移动的研究 | 第15-17页 |
三、有关德夯村的研究 | 第17-19页 |
四、简要评论 | 第19-20页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第20-29页 |
一、理论视角 | 第20-2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三、核心概念 | 第25-28页 |
四、本文主要内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德夯村区域背景与村寨概况 | 第29-44页 |
第一节 区域背景 | 第29-31页 |
第二节 德夯风景区概况 | 第31-33页 |
第三节 德夯村概况 | 第33-36页 |
一、地理、生态、沿革 | 第33-34页 |
二、民族、人口、传统文化 | 第34-36页 |
第四节 旅游业发展历程 | 第36-43页 |
一、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发展旅游时期(1986年以前) | 第36页 |
二、政府经营管理时期(1986-2002年2月) | 第36-38页 |
三、政府转让经营权,旅游公司经营期(2002年2月-2010年7月) | 第38-41页 |
四、政府收回经营权,采用“政府+公司”的运作模式(2010年7月-至今)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德夯村人口移动分析 | 第44-66页 |
第一节 德夯村人口移动概况 | 第44-57页 |
一、德夯村村民 | 第44-51页 |
二、“闯入者” | 第51-57页 |
第二节 德夯村人口移动中的主客交往分析 | 第57-64页 |
一、德夯村人口移动中的主客关系 | 第57-59页 |
二、人口移动中的文化交流与涵化 | 第59-62页 |
三、人口移动中的社会交往与交换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四章 人口移动中的德夯村文化变迁 | 第66-98页 |
第一节 经济生活的变迁 | 第66-70页 |
一、传统的经济生活 | 第66-67页 |
二、重构中的经济生活 | 第67-70页 |
第二节 物质生活方式的变迁 | 第70-79页 |
一、服饰的变迁 | 第70-73页 |
二、饮食的变迁 | 第73-74页 |
三、居住的变迁 | 第74-79页 |
第三节 语言的变迁 | 第79-80页 |
第四节 婚姻与家庭的变迁 | 第80-86页 |
一、婚姻 | 第81-83页 |
二、家庭 | 第83-86页 |
第五节 民间工艺的变迁 | 第86-90页 |
一、纺织 | 第86-88页 |
二、编织 | 第88-90页 |
第六节 精神生活方式的变迁 | 第90-96页 |
一、人际关系和交往方式的变迁 | 第90-91页 |
二、节日文化的变迁 | 第91-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五章 村民与“闯入者”视野中的德夯村文化变迁 | 第98-109页 |
第一节 村民视野中的德夯村文化变迁 | 第98-100页 |
第二节 “闯入者”视野中的德夯村文化变迁 | 第100-108页 |
一、外来从业人员视野中的德夯村文化变迁 | 第100-101页 |
二、游客视野中的德夯村文化变迁——比较的视角 | 第101-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09-114页 |
一、德夯村在人口移动中发生的文化变迁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再生产现象 | 第109-111页 |
二、全面性是德夯村人口移动中的文化变迁的基本特征 | 第111页 |
三、德夯村在人口移动中的文化变迁,是社会正常发展的结果 | 第111-112页 |
四、满足游客需要,兼顾村民要求,是民族旅游村寨文化健康发展的保障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3-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