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地方农业经济论文

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效益评价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第11-12页
     ·研究背景第11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退耕还林还草研究概况第12-14页
     ·国外退耕还林还草研究概况第12-13页
     ·国内退耕还林还草研究概况第13-14页
   ·研究区概况第14-17页
     ·地理位置第14-15页
     ·气候特征第15-16页
     ·植被特征第16-17页
     ·矿产资源第17页
     ·社会经济第17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7-20页
     ·研究内容第17-18页
     ·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二章 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第20-26页
   ·数据来源第20页
   ·数据处理第20-21页
     ·遥感数据处理与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第20页
     ·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第20-21页
   ·分析方法第21-26页
     ·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分析方法第21页
     ·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第21-23页
     ·生态效应评价方法第23-26页
第三章 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分析第26-37页
   ·土地利用/覆被状况分析第26-29页
     ·空间分布变化第26-28页
     ·面积比例变化第28-29页
   ·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分析第29-36页
     ·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分析第29-30页
     ·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空间特征第30-36页
   ·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覆被景观格局分析第37-41页
   ·土地利用/覆被景观整体结构特征分析第37页
   ·县域景观格局特征分析第37-40页
   ·小结第40-41页
第五章 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效益评价第41-48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第41-42页
     ·整体生态服务价值状况第41-42页
     ·生态服务价值构成分析第42页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第42-44页
     ·整体生态环境指数分析第42-44页
     ·生态效益空间分异第44页
   ·生态贡献率评价第44-46页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第46页
   ·小结第46-4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48-50页
   ·结论第48-49页
   ·存在问题和研究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致谢第54-55页
作者简介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北农牧交错地带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定边县为例
下一篇:黄土丘陵区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