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我国个人征信对信息主体保护的迫切需求 | 第10-18页 |
第一节 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及其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一、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历程 | 第10-11页 |
二、我国个人征信业市场化运作趋势 | 第11-12页 |
第二节 个人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现状 | 第12-18页 |
一、我国法律对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现状 | 第12页 |
二、我国征信业法规对个人征信业的规制 | 第12-14页 |
三、个人征信信息主体权益受损的案例分析 | 第14-18页 |
第二章 国外个人征信模式比较及我国个人征信模式的选择 | 第18-29页 |
第一节 国外主要个人征信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18-24页 |
一、美国的市场主导型模式 | 第18-20页 |
二、欧洲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 第20-22页 |
三、日本的会员制征信模式 | 第22-24页 |
第二节 我国个人征信模式的选择 | 第24-29页 |
一、各国个人征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24-26页 |
二、我国发展阶段性调整监管思路的个人征信模式之探讨 | 第26-29页 |
第三章 我国个人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机制的完善 | 第29-38页 |
第一节 我国将信用权作为独立权利的可行性分析 | 第29-34页 |
一、我国信息主体享有的具体权利 | 第29-31页 |
二、域外信用权立法保护方式 | 第31-32页 |
三、我国将信用权作为独立权利的可行性分析 | 第32-34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启示 | 第34-38页 |
一、明确信用权的独立人格权地位 | 第34页 |
二、建设信用权独立保护制度 | 第34-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