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页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3页 |
1.5 章节安排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社区银行理论概述 | 第14-19页 |
2.1 社区银行定义 | 第14-15页 |
2.1.1 国外社区银行定义 | 第14页 |
2.1.2 我国社区银行定义 | 第14-15页 |
2.2 社区银行特征和竞争优势分析 | 第15-16页 |
2.2.1 社区银行特征 | 第15页 |
2.2.2 社区银行竞争优势 | 第15-16页 |
2.3 社区银行发展理论构建 | 第16-19页 |
2.3.1 社区银行发展逻辑分析 | 第16-17页 |
2.3.2 社区银行发展理论研究 | 第17-19页 |
第三章 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现状 | 第19-24页 |
3.1 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现状 | 第19-22页 |
3.1.1 我国社区银行发展历程 | 第19页 |
3.1.2 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的特点 | 第19-21页 |
3.1.3 我国社区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3.2 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动因分析 | 第22-24页 |
3.2.1 白身内在要求 | 第22-23页 |
3.2.2 市场化进程倒逼 | 第23页 |
3.2.3 普惠金融的发展 | 第23-24页 |
第四章 美国社区银行发展现状和启示 | 第24-28页 |
4.1 美国社区银行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4.2 富国银行案例分析 | 第25-26页 |
4.2.1 富国银行概况 | 第25页 |
4.2.2 富国银行的社区银行发展特点 | 第25-26页 |
4.3 对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的启示 | 第26-28页 |
4.3.1 零售业务是未来银行发展的重要利润来源 | 第26页 |
4.3.2 准确的定位和价值观决定了业务发展空间 | 第26-27页 |
4.3.3 贴近市场的产品和服务为银行创造更多的价值 | 第27-28页 |
第五章 我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设计 | 第28-43页 |
5.1 我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理论构建 | 第28-30页 |
5.1.1 我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设计的指导思想 | 第28页 |
5.1.2 我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的定义 | 第28页 |
5.1.3 我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特征 | 第28-30页 |
5.2 我国社区银行组建模式设计 | 第30-31页 |
5.2.1 股份制商业银行自我变革 | 第30页 |
5.2.2 城商行和邮政储蓄银行转型发展 | 第30-31页 |
5.2.3 民营资本新设 | 第31页 |
5.3 我国社区银行业务模式设计 | 第31-34页 |
5.3.1 社区银行业务发展内容设计 | 第31-33页 |
5.3.2 我国社区银行发展主要路径 | 第33-34页 |
5.4 我国社区银行监管模式设计 | 第34-35页 |
5.5 我国社区银行准入和退出机制设计 | 第35-36页 |
5.6 兴业银行社区银行发展模式分析 | 第36-43页 |
5.6.1 兴业银行社区银行发展背景 | 第36-37页 |
5.6.2 兴业银行社区银行发展特点 | 第37-38页 |
5.6.3 兴业银行社区银行数据分析 | 第38-39页 |
5.6.4 兴业银行社区银行SWOT分析 | 第39-40页 |
5.6.5 兴业银行社区银行业务模式分析 | 第40页 |
5.6.6 兴业银行社区银行监管模式分析 | 第40-41页 |
5.6.7 兴业银行社区银行准入和退出机制分析 | 第41页 |
5.6.8 案例总结 | 第41-4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 第43-47页 |
6.1 本文结论 | 第43-44页 |
6.2 我国社区银行未来发展中的建议 | 第44-46页 |
6.2.1 建立社区银行准入和退出市场运作体制 | 第44页 |
6.2.2 加强社区银行内控合规制度建设 | 第44-45页 |
6.2.3 推动行业自律组织建立 | 第45页 |
6.2.4 加强社区银行立法体系工作 | 第45页 |
6.2.5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 第45页 |
6.2.6 强化政府职能 | 第45-46页 |
6.3 本文不足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