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2页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10页
       ·选题背景第8-9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主题思想与框架结构第10页
       ·主题思想第10页
       ·主要内容及框架结构第10页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0-12页
       ·研究方法第10-11页
       ·创新之处第11-12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第12-27页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理论第12-17页
       ·古典学派的货币中性观第12-13页
       ·魏克塞尔的累积过程论第13-14页
       ·凯恩斯的货币非中性观点第14-15页
       ·货币主义的现代货币数量论第15-16页
       ·理性预期理论第16-17页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第17-21页
       ·货币渠道及其传导过程第18-19页
       ·信贷渠道及其传导过程第19-21页
   ·货币政策传导区域差异性理论第21-22页
       ·最优货币区理论第21-22页
       ·新凯恩斯主义区域效应理论第22页
   ·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成果及争论第22-27页
       ·国外的主要研究成果与争论第23-25页
       ·国内的主要研究成果与争论第25-27页
第三章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变第27-29页
   ·改革开放前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第27页
   ·改革开放后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第27-29页
     ·以直接调控为主的传导机制(1979-1993)第27-28页
     ·逐步深化阶段的传导机制(1994-1997)第28页
     ·间接调控时期的传导机制(1998年至今)第28-29页
第四章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第29-48页
   ·变量选取及数据分类说明第29-30页
     ·变量选取第29-30页
     ·数据分类第30页
   ·检验模型与检验方法第30-35页
     ·平稳性检验第31-32页
     ·协整检验第32-33页
     ·Granger因果检验第33-34页
     ·脉冲响应函数第34-35页
   ·实证分析第35-42页
     ·单位根检验第35-36页
     ·协整检验第36-37页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第37-38页
     ·脉冲响应函数第38-42页
   ·实证分析的结论第42-43页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通的原因探析第43-48页
       ·利率传导渠道失效原因探析第43-44页
       ·信贷传导渠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4-45页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发展滞后极大的影响政策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第45-46页
       ·区域差异显著制约货币政策发挥效应第46-48页
第五章 优化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对策建议第48-55页
   ·加强金融市场建设第48-50页
       ·建立健全的货币市场第48-49页
       ·发展高效的资本市场第49-50页
       ·实现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动第50页
   ·加快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改革第50-52页
       ·实现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运作第50-51页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51页
       ·促进信用机制的建立,增强银企之间了解第51-52页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第52-54页
       ·渐进有序的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第52-53页
       ·改革中央银行利率体系第53页
       ·建立完善银行间利率体系第53页
       ·提高商业银行控制利率风险的能力第53-54页
       ·创建有利于利率市场化的外部条件第54页
   ·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第54-55页
结论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附录第61-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户小额信贷需求决策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社会资本视角的分析
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创新及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