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7页 |
1.1 龙胆的研究概况 | 第16页 |
1.2 龙胆多糖的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1.3 龙胆多糖的提取方法 | 第17-18页 |
1.4 龙胆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18-22页 |
1.4.1 脱蛋白 | 第18-19页 |
1.4.2 脱色 | 第19-20页 |
1.4.3 分离纯化 | 第20-21页 |
1.4.4 多糖的含量测定 | 第21-22页 |
1.4.5 多糖纯度的鉴定 | 第22页 |
1.4.6 多糖分子量的测定 | 第22页 |
1.5 多糖的结构分析 | 第22-23页 |
1.5.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3页 |
1.5.2 多糖单糖组成测定 | 第23页 |
1.6 多糖抗凝血作用概述 | 第23-25页 |
1.6.1 人体凝血系统概述 | 第23-24页 |
1.6.2 植物源抗凝血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7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5-27页 |
1.7.1 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1.7.2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2章 龙胆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27-40页 |
2.1 前言 | 第27页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7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27页 |
2.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7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2.3.1 龙胆预处理 | 第27-28页 |
2.3.2 龙胆粗多糖的提取 | 第28页 |
2.3.3 龙胆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2.3.4 实验设计 | 第29-30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0-39页 |
2.4.1 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30-31页 |
2.4.2 龙胆粗多糖热水浸提法的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31-33页 |
2.4.3 响应面法优化龙胆粗多糖的提取工艺的实验结果 | 第33-36页 |
2.4.4 响应面图与等高线图分析 | 第36-39页 |
2.5 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龙胆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40-57页 |
3.1 前言 | 第40页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0-41页 |
3.2.1 材料 | 第40-41页 |
3.2.2 仪器 | 第41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1-45页 |
3.3.1 龙胆多糖脱蛋白方法的研究 | 第41-43页 |
3.3.2 龙胆多糖脱色方法的研究 | 第43-44页 |
3.3.3 GSP的DEAE-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层析柱层析 | 第44-45页 |
3.3.4 GSP多糖组分的纯度鉴定 | 第45页 |
3.3.5 GSP-2的Sepharose CL-6B凝胶柱层析 | 第45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5-55页 |
3.4.1 龙胆多糖脱蛋白方法的研究 | 第45-50页 |
3.4.2 龙胆多糖脱色方法的研究 | 第50-52页 |
3.4.3 GSP的DEAE-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层析柱层析 | 第52-53页 |
3.4.4 GSP多糖组分的纯度鉴定 | 第53-54页 |
3.4.5 GSP-2的Sepharose CL-6B凝胶柱层析 | 第54-55页 |
3.5 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龙胆多糖理化性质的研究 | 第57-68页 |
4.1 前言 | 第57页 |
4.2 材料与仪器 | 第57-58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57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7-58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4.3.1 GSP各组分的紫外光谱分析 | 第58页 |
4.3.2 GSP及其组分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8页 |
4.3.3 GSP-2和GSP-3的分子量测定 | 第58页 |
4.3.4 GSP及其组分单糖组成的测定 | 第58-59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9-67页 |
4.4.1 GSP各组分紫外光谱分析 | 第59-61页 |
4.4.2 GSP及其组分红外光谱分析 | 第61-63页 |
4.4.3 GSP-2和GSP-3的分子量测定 | 第63-65页 |
4.4.4 GSP及其组分单糖组成的测定 | 第65-67页 |
4.5 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龙胆多糖体外抗凝血活性的研究 | 第68-75页 |
5.1 前言 | 第68页 |
5.2 材料与仪器 | 第68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68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68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68-69页 |
5.3.1 血浆的分离及待测样品的制备 | 第68-69页 |
5.3.2 APTT检测 | 第69页 |
5.3.3 PT检测 | 第69页 |
5.3.4 TT检测 | 第69页 |
5.4 统计分析 | 第69-70页 |
5.5 结果与讨论 | 第70-74页 |
5.5.1 GSP及其组分对APTT的影响 | 第70-71页 |
5.5.2 GSP及其组分对PT的影响 | 第71-73页 |
5.5.3 GSP及其组分对TT的影响 | 第73-74页 |
5.6 结论 | 第74-7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5-76页 |
6.2 创新点 | 第76页 |
6.3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