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 | 第14-17页 |
第2章 地方金融监管概述 | 第17-25页 |
2.1 地方金融监管的相关概念 | 第17-20页 |
2.1.1 地方金融监管的内涵 | 第17页 |
2.1.2 地方金融监管的对象 | 第17-18页 |
2.1.3 地方金融监管的原则 | 第18-19页 |
2.1.4 地方金融监管的职能 | 第19-20页 |
2.2 地方金融监管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2.2.1 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监管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外部性监管理论 | 第21页 |
2.2.3 金融机构自由竞争理论 | 第21页 |
2.3 地方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 第21-25页 |
2.3.1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金融监管的新要求 | 第22页 |
2.3.2 保障地方金融安全的现实要求 | 第22页 |
2.3.3 金融监管信息不对称的客观要求 | 第22-23页 |
2.3.4 解决权力与责任不对等问题的现实要求 | 第23页 |
2.3.5 地方制度竞争的要求 | 第23-25页 |
第3章 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的现状分析 | 第25-31页 |
3.1 河南省地方政府金融监管职权的发展进程 | 第25页 |
3.2 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的实践 | 第25-27页 |
3.2.1 建立健全地方性金融法规体系 | 第26页 |
3.2.2 成立地方金融办,加强对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的管理 | 第26-27页 |
3.3 当前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的工作成效 | 第27-28页 |
3.3.1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缺乏协调机制的问题 | 第27页 |
3.3.2 产生了显著的地方金融中心集聚效应 | 第27-28页 |
3.3.3 维护了地方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 | 第28页 |
3.4 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3.4.1 地方金融管理过程中缺乏协调机制 | 第28页 |
3.4.2 地方金融监管工作中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 第28-29页 |
3.4.3 地方金融监管工作中技术人才基础落后 | 第29-31页 |
第4章 完善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体系 | 第31-35页 |
4.1 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的原则 | 第31-32页 |
4.2 地方金融监管主体的选择 | 第32-33页 |
4.2.1 政府监管 | 第32页 |
4.2.2 非政府监管 | 第32页 |
4.2.3 混合监管与协调 | 第32-33页 |
4.3 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的构成 | 第33-35页 |
4.3.1 组织体系 | 第33页 |
4.3.2 监管指标体系 | 第33页 |
4.3.3 法律法规体系 | 第33-35页 |
第5章 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绩效评估的实证研究—以地方政府金融监管治理指标为例 | 第35-41页 |
5.1 评估方法 | 第36-37页 |
5.2 样本与数据选择 | 第37-38页 |
5.3 样本政府金融监管绩效实证测评 | 第38-41页 |
第6章 改善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的对策建议 | 第41-49页 |
6.1 积极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 第41页 |
6.2 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机制 | 第41-44页 |
6.2.1 在地方金融监管思路上进行创新 | 第41-42页 |
6.2.2 完善地方金融监管的管理机制 | 第42-43页 |
6.2.3 推进和深化地方金融监管绩效评估 | 第43-44页 |
6.3 探索地区性金融监管运行协作机制 | 第44-46页 |
6.3.1 建立健全金融机构风险自评报告制度 | 第44-45页 |
6.3.2 建立健全重点行业、企业的金融风险监测机制 | 第45页 |
6.3.3 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管理应急机制 | 第45-46页 |
6.4 建立地方金融监管保障机制 | 第46-49页 |
6.4.1 建立非政府监管的协调机制 | 第46页 |
6.4.2 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 第46-47页 |
6.4.3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 第47页 |
6.4.4 提高监管队伍素质 | 第47-4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