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8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及发展趋势 | 第9-15页 |
1.2.1 预算软约束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2 预算权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选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5-16页 |
1.3.1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5页 |
1.3.2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框架 | 第16页 |
1.4.2 独创或新颖之处 | 第16-17页 |
1.4.3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4 预期成果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与预算权分配的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2.1 预算软约束 | 第18-20页 |
2.1.1 “预算软约束”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 | 第18-19页 |
2.1.3 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的影响 | 第19-20页 |
2.2 预算权与预算权分配 | 第20-23页 |
2.2.1 预算权 | 第20-21页 |
2.2.2 预算权分配 | 第21-23页 |
2.3 预算权分配与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我国预算权分配现状分析 | 第25-36页 |
3.1 我国预算权的纵向分配 | 第25-30页 |
3.1.1 纵向预算权分配要素分析 | 第25页 |
3.1.2 地方政府预算收入缺乏独立性 | 第25-29页 |
3.1.3 地方政府预算支出受控程度高 | 第29-30页 |
3.2 我国预算权的横向分配 | 第30-36页 |
3.2.1 横向预算权分配要素分析 | 第30-31页 |
3.2.2 “政府—政府”间权力结构不平衡 | 第31-32页 |
3.2.3 “人大—政府”间监督权虚设 | 第32-34页 |
3.2.4 “公民—政府”间公民预算监督权缺失 | 第34-36页 |
第四章 预算权分配与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 | 第36-47页 |
4.1 预算权纵向分配与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 | 第36-41页 |
4.1.1 制度内双向突破预算约束 | 第36-39页 |
4.1.2 制度外突破预算 | 第39-41页 |
4.2 预算权横向分配与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 | 第41-47页 |
4.2.1 编制权失衡下的预算编制 | 第41-43页 |
4.2.2 执行权失衡下的地方政府预算执行 | 第43-46页 |
4.2.3 预算监督权缺失下的预算监督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的硬化:预算权的重构与制衡 | 第47-53页 |
5.1 重构地方政府预算自主权 | 第47-49页 |
5.1.1 财权下移,事权上移 | 第47-48页 |
5.1.2 增强地方政府制度内预算收入自主权 | 第48-49页 |
5.1.3 赋予地方政府预算支出自主权 | 第49页 |
5.2 完善地方政府内部预算权力结构 | 第49-51页 |
5.2.1 减少非正式预算权利的干预 | 第49-50页 |
5.2.2 重构预算控制部门间的关系 | 第50-51页 |
5.3 加强预算监督权的配置 | 第51-53页 |
5.3.1 疏通公众参与预算的渠道 | 第51页 |
5.3.2 增强人大预算监督能力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