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晶体学论文

反蛋白石型氧化锆光子晶体结构色的制备及呈色因素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0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光子晶体及其常见种类第11-15页
        1.2.1 蛋白石型第11-13页
        1.2.2 反蛋白石型第13-15页
    1.3 结构色简述第15-19页
        1.3.1 结构色呈色机理第16页
        1.3.2 天然结构色第16-18页
        1.3.3 结构色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第18-19页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页
    1.5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第19-20页
2 实验第20-27页
    2.1 试剂、原料及设备第20-21页
        2.1.1 试剂与原料第20页
        2.1.2 设备与仪器第20-21页
    2.2 测试与表征第21-22页
        2.2.1 物相测试第21页
        2.2.2 微观形貌测试第21页
        2.2.3 粒径大小及其分布测试第21页
        2.2.4 呈色性能测试第21-22页
    2.3 实验流程与步骤第22-27页
        2.3.1 聚苯乙烯微球合成第22-23页
        2.3.2 聚苯乙烯模板剂制备第23-24页
        2.3.3 反蛋白石型氧化锆光子晶体的制备第24-27页
3 聚苯乙烯微球的研究第27-36页
    3.1 红外光谱分析第27-28页
    3.2 粒径分布第28页
    3.3 微球粒径分析第28-33页
        3.3.1 KHCO_3加入量的影响第28-30页
        3.3.2 苯乙烯磺酸钠(C_8H_7O_3SNa)加入量的影响第30-32页
        3.3.3 引发剂KPS加入量的影响第32-33页
        3.3.4 聚合反应时间的影响第33页
    3.4 成球机理分析第33-34页
    3.5 本章小结第34-36页
4 物理特性分析第36-57页
    4.1 聚苯乙烯模板剂微观形貌分析第36-43页
        4.1.1 微球浓度的影响第37-38页
        4.1.2 组装温度的影响第38-39页
        4.1.3 乳液高度的影响第39-40页
        4.1.4 组装面积的影响第40-43页
    4.2 反蛋白石氧化锆微观形貌分析第43-51页
        4.2.1 前驱体浓度的影响第45-46页
        4.2.2 模板剂和前驱体的质量比的影响第46-47页
        4.2.3 浸渍次数的影响第47-48页
        4.2.4 煅烧温度的影响第48-49页
        4.2.5 煅烧气氛的影响第49-51页
    4.3 反蛋白石型氧化锆的物相分析第51-56页
        4.3.1 前驱体浓度对反蛋白石型氧化锆的影响第51-52页
        4.3.2 模板剂和前驱体质量比对反蛋白石型氧化锆的影响第52-53页
        4.3.3 浸渍次数对反蛋白石型氧化锆的影响第53-54页
        4.3.4 煅烧温度对反蛋白石型氧化锆的影响第54-55页
        4.3.5 保温时间对反蛋白石型氧化锆的影响第55-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5 呈色因素分析第57-69页
    5.1 微球浓度对模板剂呈色的影响第59-60页
    5.2 组装温度对模板剂呈色的影响第60-62页
    5.3 乳液高度对模板剂呈色的影响第62-64页
    5.4 组装面积对模板剂呈色的影响第64-65页
    5.5 煅烧气氛对反蛋白石型氧化锆呈色的影响第65-67页
    5.6 反蛋白石型氧化锆呈色机理分析第67-68页
    5.7 本章小结第68-6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6.1 结论第69-70页
    6.2 展望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成果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BODIPY的生物信号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性质探究
下一篇:基于氮氧配体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