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3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荧光产生的机制 | 第9-10页 |
1.3 荧光探针的构成 | 第10页 |
1.4 氟硼二吡咯甲川(BODIPY)荧光染料 | 第10-13页 |
1.4.1 α、β 氯卤原子取代的BODIPY染料 | 第11-12页 |
1.4.2 8位氯原子取代的BODIPY染料 | 第12-13页 |
1.5 基于PET效应的Off-On型荧光探针的设计 | 第13-15页 |
1.6 一氧化氮及亚硝酸盐的生理意义及检测的研究进展 | 第15-22页 |
1.6.1 一氧化氮及亚硝酸盐的生理意义 | 第15-16页 |
1.6.2 一氧化氮及亚硝酸盐检测的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1.6.3 小结 | 第22页 |
1.7 生物硫醇的生理意义及检测的研究进展 | 第22-31页 |
1.7.1 基于亲核环化反应对生物硫醇的检测 | 第23-26页 |
1.7.2 基于迈克尔亲核加成反应对生物硫醇的检测 | 第26-28页 |
1.7.3 基于苯磺酰基的分解对生物硫醇的检测 | 第28-29页 |
1.7.4 基于叠氮基的还原对生物硫醇的检测 | 第29-30页 |
1.7.5 基于二硫键的还原对生物硫醇的检测 | 第30页 |
1.7.6 小结 | 第30-31页 |
1.8 选题依据及选题内容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基于BODIPY的检测NO及亚硝酸盐的双功能荧光探针 | 第33-47页 |
2.1 引言 | 第33-3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5-38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35页 |
2.2.2 实验药品 | 第35-36页 |
2.2.3 probe 1及4的合成步骤 | 第36-3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5页 |
2.4 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基于BODIPY的检测生物硫醇的双通道荧光探针 | 第47-57页 |
3.1 引言 | 第47-4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9-51页 |
3.2.1 实验所用仪器 | 第49页 |
3.2.2 实验药品 | 第49页 |
3.2.3 probe 2合成步骤 | 第49-5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1-56页 |
3.4 小结 | 第56-5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附录A 化合物的核磁图谱 | 第67-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