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流域水环境补偿标准框架研究--以哈尔滨磨盘山水库为例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3页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3-16页
        1.5.1 研究方法第13-15页
        1.5.2 技术路线第15-16页
第2章 流域水环境补偿理论基础分析第16-19页
    2.1 国外流域水环境补偿实践第16-18页
        2.1.1 德国流域生态补偿第16页
        2.1.2 美国流域生态补偿第16-17页
        2.1.3 哥斯达黎加流域生态补偿第17页
        2.1.4 澳大利亚流域生态补偿第17-18页
    2.2 我国流域水环境补偿实践第18页
    2.3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3章 补偿标准基本测算方法对比分析第19-28页
    3.1 国外常用的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第19-23页
        3.1.1 支付意愿法第19页
        3.1.2 收入损失法第19-20页
        3.1.3 补偿模型法第20-21页
        3.1.4 机会成本法第21-22页
        3.1.5 费用分析法第22-23页
    3.2 我国常用的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第23-25页
        3.2.1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第23页
        3.2.2 基于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本第23-24页
        3.2.3 基于水资源价值第24页
        3.2.4 基于水环境容量价值第24-25页
        3.2.5 基于污染治理成本第25页
    3.3 补偿标准测算方法的比较分析第25-27页
        3.3.1 优缺点分析第25-26页
        3.3.2 不同方法的联系第26-27页
    3.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4章 构建流域水环境补偿标准框架第28-32页
    4.1 补偿主体与客体的确定第28页
    4.2 补偿标准的确定第28-29页
    4.3 补偿资金的运营第29-30页
        4.3.1 补偿资金的来源第29页
        4.3.2 补偿资金的分配第29-30页
        4.3.3 补偿资金的用途第30页
    4.4 补偿方式的确定第30页
    4.5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5章 流域水环境补偿模型的建立第32-37页
    5.1 涵养林效益补偿分摊系数的确定第32-33页
    5.2 水源涵养林效益补偿模型建立第33-34页
    5.3 保护区限制性生产效益补偿模型建立第34-35页
    5.4 水源地生活治污设施效益补偿模型建立第35-36页
    5.5 补偿总额模型建立第36页
    5.6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6章 哈尔滨磨盘山水库生态补偿实例第37-46页
    6.1 磨盘山水库概况第37-38页
    6.2 水源地保护区概况第38-39页
    6.3 水库上下游经济对比第39-41页
    6.4 磨盘山水库水资源环境保护经济补偿值测算第41-45页
        6.4.1 水源涵养林效益补偿计算第41-43页
        6.4.2 保护区限制性生产效益补偿计算第43-44页
        6.4.3 水源地生活治污设施效益补偿计算第44页
        6.4.4 补偿总额计算第44-45页
    6.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7章 结论与建议第46-49页
    7.1 结论第46-47页
    7.2 建议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7页
附录第57-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上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协同Fe3O4SiO2@BiOBr降解PFOA的研究
下一篇: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中源强及垂向剖分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分析--以某热电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