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丙二醇润版液的制备与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1.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2 润版液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2.1 润版原理 | 第20-23页 |
2.1.1 润版液选择吸附性质 | 第20-21页 |
2.1.2 润版液润湿印版机理 | 第21-22页 |
2.1.3 表面活性剂在润湿过程中的作用 | 第22-23页 |
2.2 润版液组成及作用 | 第23-25页 |
2.2.1 水 | 第23页 |
2.2.2 缓冲剂 | 第23-24页 |
2.2.3 印版保护剂 | 第24页 |
2.2.4 润湿剂 | 第24页 |
2.2.5 防腐剂 | 第24-25页 |
2.2.6 杀菌剂 | 第25页 |
2.2.7 消泡剂 | 第25页 |
2.3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 | 第25-26页 |
2.3.1 HLB值的作用 | 第25-26页 |
2.3.2 HLB值的计算 | 第26页 |
2.4 小结 | 第26-28页 |
3 复配体系相关物质的确定 | 第28-42页 |
3.1 复配体系相关物质结构及性能 | 第28-30页 |
3.1.1 烷醇酰胺 | 第28页 |
3.1.2 1,2-丙二醇 | 第28-29页 |
3.1.3 聚乙二醇400 | 第29页 |
3.1.4 吐温-60 | 第29页 |
3.1.5 十二烷基硫酸钠 | 第29页 |
3.1.6 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 | 第29-30页 |
3.1.7 草酸 | 第30页 |
3.2 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实验 | 第30-40页 |
3.2.1 实验条件 | 第30-31页 |
3.2.2 浊点的测试 | 第31页 |
3.2.3 硬水中稳定性的测定 | 第31-32页 |
3.2.4 临界胶团浓度的测定 | 第32-33页 |
3.2.5 接触角的测定 | 第33页 |
3.2.6 结果与讨论 | 第33-40页 |
3.3 小结 | 第40-42页 |
4 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 第42-50页 |
4.1 复配物质的表面张力 | 第42-45页 |
4.1.1 实验仪器、药品 | 第42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42页 |
4.1.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5页 |
4.2 复配体系润湿接触角的测定 | 第45-46页 |
4.2.1 实验仪器、药品 | 第45-46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46页 |
4.2.3 结果与讨论 | 第46页 |
4.3 复配体系对油墨乳化的测定 | 第46-49页 |
4.3.1 实验仪器、药品 | 第47页 |
4.3.2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4.3.3 结果与讨论 | 第48-49页 |
4.4 小结 | 第49-50页 |
5 1,2-丙二醇润版液的制备及其性能检测 | 第50-68页 |
5.1 缓冲液的制备 | 第50-51页 |
5.1.1 实验仪器、药品 | 第50页 |
5.1.2 实验方法 | 第50页 |
5.1.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1页 |
5.2 润版液配方的确定 | 第51页 |
5.3 润版液性能测定 | 第51-53页 |
5.3.1 缓冲能力的测定 | 第51页 |
5.3.2 泡沫性能的测定 | 第51-52页 |
5.3.3 温度影响表面张力的测定 | 第52页 |
5.3.4 润版液pH值、电导率及乳化率的测试 | 第52-53页 |
5.4 润版液印刷效果测试 | 第53-54页 |
5.4.1 实验条件 | 第53页 |
5.4.2 测试样张的抽样 | 第53-54页 |
5.4.3 数据测试 | 第54页 |
5.5 结果与讨论 | 第54-66页 |
5.5.1 实地密度 | 第54-57页 |
5.5.2 网点扩大 | 第57-62页 |
5.5.3 相对反差 | 第62-65页 |
5.5.4 叠印率 | 第65-66页 |
5.6 小结 | 第66-68页 |
6 总结 | 第68-70页 |
6.1 结论 | 第68页 |
6.2 论文创新点 | 第68-69页 |
6.3 建议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