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7-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2页 |
| 1.1 引言 | 第16-18页 |
| 1.2 特种平板显示低温加固技术及夜视兼容研究的重要性 | 第18-19页 |
| 1.3 特种平板显示低温加固技术及夜视兼容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1.4 本课题的意义和任务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特种平板显示低温加固及夜视兼容应用基础 | 第22-35页 |
| 2.1 引言 | 第22页 |
| 2.2 LCD低温加固 | 第22-23页 |
| 2.2.1 LCD低温加固设计 | 第22-23页 |
| 2.2.2 ITO薄膜的基本特性 | 第23页 |
| 2.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基础知识 | 第23-31页 |
| 2.3.1 器件分类 | 第23-26页 |
| 2.3.2 有机电致发光的理论模型 | 第26-28页 |
| 2.3.3 OLED器件能量转移机制 | 第28-30页 |
| 2.3.4 主客体材料的选择 | 第30-31页 |
| 2.4 磷光器件设计 | 第31-32页 |
| 2.4.1 磷光器件的能带耦合 | 第31-32页 |
| 2.4.2 磷光器件各层功能层的厚度选择 | 第32页 |
| 2.4.3 有机功能层层数选择 | 第32页 |
| 2.5 表征OLED的性能参数 | 第32-34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加热片的设计和制备 | 第35-50页 |
| 3.1 引言 | 第35页 |
| 3.2 加热片模拟 | 第35-36页 |
| 3.3 加热片的制备 | 第36-39页 |
| 3.3.1 基片的清洗 | 第36-37页 |
| 3.3.2 刻蚀油墨的丝网印刷 | 第37-38页 |
| 3.3.3 高温刻蚀 | 第38页 |
| 3.3.4 清洗和检测 | 第38-39页 |
| 3.4 电极制备 | 第39-48页 |
| 3.4.1. 电极材料选择 | 第40-42页 |
| 3.4.2 电极制备工艺 | 第42-43页 |
| 3.4.3 电极性能测试 | 第43-45页 |
| 3.4.4 电极引出加固 | 第45-46页 |
| 3.4.5 加热片制备 | 第46-48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特种平板低温加固研究 | 第50-56页 |
| 4.1 引言 | 第50-51页 |
| 4.2 ITO加热片测试分析 | 第51页 |
| 4.3 模块分析 | 第51-52页 |
| 4.4 模块加热设计 | 第52-54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第五章 夜视兼容OLED器件的研究 | 第56-64页 |
| 5.1 引言 | 第56页 |
| 5.2 研究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性能 | 第56-58页 |
| 5.2.1 主客体材料光谱分析 | 第56-57页 |
| 5.2.2 主客体的能级测试分析 | 第57-58页 |
| 5.3 夜视兼容OLED的制备 | 第58-59页 |
| 5.4 夜视兼容OLED器件的研究 | 第59-62页 |
| 5.4.1 溶剂对于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59-60页 |
| 5.4.2 单空穴/电子层器件电流密度的研究 | 第60-61页 |
| 5.4.3 不同浓度掺杂比下器件性能的研究 | 第61-62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4-66页 |
| 6.1 本论文工作总结 | 第64-65页 |
| 6.2 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 附录 | 第71-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