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金属卟啉聚合物的制备及在环加成反应上的应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1.1 碳酸丙烯酯的性质第10页
    1.2 碳酸丙烯酯的应用2第10-11页
        1.2.1 药物中间体第10-11页
        1.2.2 药用辅料第11页
        1.2.3 其他应用第11页
    1.3 碳酸丙烯酯的合成方法第11-12页
        1.3.1 丙二醇-光气法第11-12页
        1.3.2 丙二醇-尿素法第12页
        1.3.3 二氧化碳-环氧丙烷环加成法第12页
    1.4 环加成反应催化剂研究现状第12-19页
        1.4.1 均相催化剂第13-17页
            1.4.1.1 碱金属与有机膦催化剂第13-14页
            1.4.1.2 离子液体第14-15页
            1.4.1.3 金属卟啉第15-17页
        1.4.2 多相催化剂第17-19页
            1.4.2.1 金属氧化物第17页
            1.4.2.2 改性的分子筛及粘土类催化剂第17-18页
            1.4.2.3 负载型催化剂第18-19页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金属卟啉聚合物的制备及表征第21-29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主要仪器第21-22页
    2.3 主要试剂第22页
    2.4 催化剂制备第22-23页
        2.4.1 卟啉聚合物的制备第22页
        2.4.2 卟啉锌聚合物的制备第22页
        2.4.3 卟啉钴聚合物的制备第22-23页
    2.5 催化剂的表征第23-28页
        2.5.1 SEM和TEM谱图分析第23-24页
        2.5.2 XRD谱图分析第24-25页
        2.5.3 FT-IR图谱分析第25-26页
        2.5.4 固体核磁表征第26页
        2.5.5 XPS表征第26-27页
        2.5.6 TG分析第27-28页
    2.6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金属卟啉聚合物催化二氧化碳环加成反应的研究第29-41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实验部分第29-31页
        3.2.1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9页
        3.2.2 实验药品第29页
        3.2.3 反应装置及反应流程第29-31页
    3.3 实验数据分析第31-39页
        3.3.1 不同中心金属及不同助催化剂的影响第31-32页
        3.3.2 Zn(Por)OP作为催化剂时助催化剂种类及用量的影响第32-34页
        3.3.3 反应时间、温度、压强、溶剂用量的影响第34-35页
        3.3.4 温度对TOF的影响第35页
        3.3.5 压强的影响第35-36页
        3.3.6 KI用量的影响第36-37页
        3.3.7 助催化剂种类第37页
        3.3.8 回收实验第37-38页
        3.3.9 反应机理第38-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4章 负载型金属卟啉聚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催化环加成反应的研究第41-54页
    4.1 引言第41页
    4.2 主要仪器第41-42页
    4.3 主要药品第42页
    4.4 反应流程第42-44页
        4.4.1 硅包裹的磁铁纳米粒子的合成(SMNP)第42页
        4.4.2 Fe_3O_4@SiO_2@(Por)OP的合成第42-43页
        4.4.3 SiO_2@(Por)OP的合成第43页
        4.4.4 卟啉聚合物空心球的合成第43页
        4.4.5 SiO_2@Zn(Por)OP的合成第43-44页
        4.4.6 Fe_3O_4@SiO_2@Zn(Por)OP和Zn(Por)OP中空球的合成第44页
        4.4.7 环加成反应流程第44页
    4.5 催化剂表征第44-48页
        4.5.1 FT-IR图谱分析第44-45页
        4.5.2 XPS表征第45-46页
        4.5.3 SEM和TEM谱图分析第46-47页
        4.5.4 BET表征第47-48页
    4.6 实验数据分析第48-52页
        4.6.1 不同催化剂及助催化剂的影响第48-49页
        4.6.2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49-50页
        4.6.3 反应压力的影响第50-51页
        4.6.4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51-52页
        4.6.5 回收实验第52页
    4.7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结论第54-56页
附录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66-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DABCO催化基于联烯的串联环化反应合成氧化吲哚衍生物的研究
下一篇:1,3,4-噁/噻二唑衍生物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