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3页 |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焊缝金属中的氢 | 第13-18页 |
1.2.1 焊缝金属中氢的分类 | 第13页 |
1.2.2 焊缝金属中氢的来源 | 第13-14页 |
1.2.3 氢向焊缝金属中溶解 | 第14-15页 |
1.2.4 焊缝金属中氢的扩散 | 第15-16页 |
1.2.5 氢对焊接接头的危害 | 第16-18页 |
1.3 扩散氢含量的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1.3.1 焊接电流 | 第18页 |
1.3.2 焊接材料的热处理规范 | 第18页 |
1.3.3 焊接环境 | 第18-19页 |
1.3.4 焊接道数 | 第19-20页 |
1.3.5 冷却方式 | 第20页 |
1.4 扩散氢测定方法的发展 | 第20-21页 |
1.5 扩散氢测定标准 | 第21-22页 |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扩散氢检测平台的建设 | 第23-31页 |
2.1 水银法 | 第24-27页 |
2.1.1 水银法测定的原理 | 第24页 |
2.1.2 水银法测氢仪的升级与完善 | 第24-25页 |
2.1.2.1 称重系统 | 第25页 |
2.1.2.2 数据导出功能 | 第25页 |
2.1.2.3 改善了照明装置和屏幕分辨率 | 第25页 |
2.1.3 水银法测氢平台的仪器 | 第25-26页 |
2.1.4 水银收集器与读数示意图 | 第26-27页 |
2.2 载气热提取法 | 第27-28页 |
2.2.1 载气热提取法的测定原理 | 第27页 |
2.2.2 载气热提取法测氢仪 | 第27-28页 |
2.3 气相色谱法 | 第28-29页 |
2.3.1 气相色谱法的测定原理 | 第28页 |
2.3.2 气相色谱法测氢仪 | 第28-29页 |
2.4 甘油法 | 第29-31页 |
2.4.1 甘油法的测定原理 | 第29-30页 |
2.4.2 甘油法测氢仪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典型焊接材料不同测试方法之间的对比试验 | 第31-39页 |
3.1 试件及焊接材料 | 第32-34页 |
3.1.1 试件的准备 | 第32页 |
3.1.2 焊接材料 | 第32-33页 |
3.1.3 试样制备及测定 | 第33-34页 |
3.2 结果数据 | 第34-37页 |
3.2.1 E5016焊条的四种方法测试结果 | 第34-35页 |
3.2.2 E501T-1 药芯焊丝的四种方法测试结果 | 第35页 |
3.2.3 ER50-6 实心焊丝的四种方法测试结果 | 第35-36页 |
3.2.4 H10Mn2/SJ101埋弧焊丝及焊剂的四种方法测试结果 | 第36-37页 |
3.3 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9-58页 |
4.1 线性回归分析 | 第39-40页 |
4.2 四种扩散氢测定方法之间的拟合结果 | 第40-44页 |
4.2.1 水银法和载气热提取法之间的线性拟合 | 第40-41页 |
4.2.2 水银法和气相色谱法之间的线性拟合 | 第41页 |
4.2.3 水银法和甘油法之间的线性拟合 | 第41-42页 |
4.2.4 气相色谱法和载气热提取法之间的线性拟合 | 第42-43页 |
4.2.5 气相色谱法和甘油法之间的线性拟合 | 第43-44页 |
4.2.6 载气热提取法和甘油法之间的线性拟合 | 第44页 |
4.3 收集时间对载气热提取法测试结果的影响 | 第44-49页 |
4.4 四种测定方法稳定性分析 | 第49-56页 |
4.5 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使用VB编写扩散氢的计算软件 | 第58-64页 |
5.1 登录界面与基本信息界面 | 第58-59页 |
5.2 计算界面 | 第59-63页 |
5.3 查询界面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