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冲洋壳的命运--以藏西北古俯冲洋壳变质演化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1 洋壳俯冲带变质作用的类型 | 第10-12页 |
1.2.2 资源与环境效应 | 第12-14页 |
1.2.3 西藏俯冲洋壳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意义与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3.3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4 工作量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中温洋壳俯冲研究案例 | 第19-34页 |
2.1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9-21页 |
2.2 分析方法 | 第21页 |
2.3 岩石学特征 | 第21-28页 |
2.4 变质阶段划分 | 第28-29页 |
2.5 热力学模拟计算 | 第29-32页 |
2.5.1 模拟计算采用的有效全岩成分 | 第29-30页 |
2.5.2 视剖面计算过程 | 第30页 |
2.5.3 视剖面计算结果 | 第30-32页 |
2.6 讨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热洋壳俯冲研究案例 | 第34-48页 |
3.1 区域地质背景 | 第34-36页 |
3.2 分析方法 | 第36页 |
3.3 岩相学与矿物学特征 | 第36-45页 |
3.4 变质阶段划分 | 第45-46页 |
3.5 讨论 | 第46-48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60页 |
附录 | 第60-61页 |
个人简历 | 第60-61页 |
个人概况 | 第60页 |
教育背景 | 第60页 |
实践与实习 | 第60-61页 |
论文发表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