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1.2 理论依据 | 第11-14页 |
1.2.1 区域经济理论与区位理论 | 第11-12页 |
1.2.2 对外开放理论 | 第12-13页 |
1.2.3 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理论 | 第13-14页 |
1.3 研究概述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1.3.2 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第2章 江西“赣昌九”对外开放经济带建设背景与构想 | 第17-22页 |
2.1“赣昌九”对外开放经济带建设背景 | 第17-19页 |
2.1.1 对接国家两大战略 | 第17-18页 |
2.1.2 融入长江区域经济布局 | 第18-19页 |
2.2“赣昌九”对外开放经济带建设构想 | 第19-22页 |
2.2.1 经济带的规划构想 | 第19-20页 |
2.2.2 经济带的合作对接 | 第20-22页 |
第3章 江西“赣昌九”对外开放经济带建设的优势与基础 | 第22-35页 |
3.1“赣昌九”对外开放带建设的优势 | 第22-25页 |
3.1.1 赣、昌、九三市的经济发展及区位优势 | 第22-23页 |
3.1.2 赣、昌、九三市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优势 | 第23-25页 |
3.2“赣昌九”对外开放经济带建设的基础 | 第25-29页 |
3.2.1 城市合作基础 | 第25-26页 |
3.2.2 通道建设基础 | 第26-29页 |
3.3 产业发展和平台建设基础 | 第29-35页 |
3.3.1 产业基础 | 第29-30页 |
3.3.2 平台建设基础 | 第30-35页 |
第4章 江西建设“赣昌九”对外开放经济带的困难和问题 | 第35-38页 |
4.1 建设困难 | 第35-36页 |
4.1.1 城市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 第35页 |
4.1.2 平台对接制度有待加强 | 第35-36页 |
4.2 建设问题 | 第36-38页 |
4.2.1 外向型产业集群发展不足 | 第36页 |
4.2.2 外向型通道建设任务艰巨 | 第36-38页 |
第5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 | 第38-43页 |
5.1 国外区域合作经验借鉴 | 第38-40页 |
5.1.1 美国区域合作经验 | 第38-39页 |
5.1.2 英国区域合作经验 | 第39-40页 |
5.2 国内城市区域合作经验借鉴 | 第40-43页 |
5.2.1 长三角区域合作经验 | 第40-41页 |
5.2.2 珠三角区域合作经验 | 第41-43页 |
第6章 江西推动“赣昌九”对外开放经济带建设的建议 | 第43-50页 |
6.1 组织保障与机制推动 | 第43-45页 |
6.1.1 组织保障 | 第43页 |
6.1.2 机制推动 | 第43-45页 |
6.2 城市一体化及基础设施建设优先 | 第45-46页 |
6.2.1 城市一体化建设打造先导区 | 第45页 |
6.2.2 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综合布局 | 第45-46页 |
6.3 产业集聚与资金保障 | 第46-50页 |
6.3.1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 第46-49页 |
6.3.2 设立对外开放经济带建设专项基金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