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宿州远航转换截面钢塔柱及关键连接节点承载性能分析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1页
    1.1 课题背景第17-19页
        1.1.1 工程概况第17-18页
        1.1.2 “远航”整体结构及转换节点概况第18-19页
    1.2 国内外的复杂钢结构建筑第19-27页
        1.2.1 我国的复杂钢结构建筑第19-23页
        1.2.2 国外复杂钢结构建筑第23-27页
    1.3 复杂钢结构建筑的研究现状第27-30页
        1.3.1 复杂钢结构建筑的试验研究现状第27-29页
        1.3.2 复杂钢结构建筑的设计理论研究现状第29-30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第30-31页
第二章 钢结构稳定分析理论基础第31-37页
    2.1 钢结构稳定分析的重要性第31-32页
    2.2 钢结构稳定性的类别第32-34页
        2.2.1 平衡分岔失稳第32-33页
        2.2.2 极值点失稳第33-34页
        2.2.3 跳跃失稳第34页
    2.3 钢结构非线性稳定分析第34-36页
        2.3.1 几何非线性分析第35页
        2.3.2 材料非线性分析第35-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竖向荷载作用下转换截面钢塔柱力学特性的参数化数值分析第37-50页
    3.1 ANSYS模型的建立第37-39页
        3.1.1 模型单元的选择第37页
        3.1.2 材料属性第37-38页
        3.1.3 建立模型及划分网格第38页
        3.1.4 柱端耦合及施加约束第38页
        3.1.5 荷载施加及收敛控制第38页
        3.1.6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38-39页
    3.2 箱形柱壁板厚度和加劲肋板厚对承载力的影响第39-42页
        3.2.1 建模及模型编号第39页
        3.2.2 计算结果及结果分析第39-42页
    3.3 格构柱截面及转换节点处加劲肋板厚对承载力的影响第42-45页
        3.3.1 建模及模型编号第42页
        3.3.2 计算结果分析第42-45页
    3.4 柱端弯矩对承载力的影响第45-48页
        3.4.1 极限柱端弯矩及模型编号第45-46页
        3.4.2 端弯矩及竖向荷载的相关承载力分析第46-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钢结构塔柱的设计和有限元分析第50-65页
    4.1 我国钢结构规范关于箱形截面压弯构件设计的规定第50-51页
        4.1.1 压弯构件的设计规定第50-51页
        4.1.2 箱形截面局部稳定设计规定第51页
    4.2 钢结构塔柱的设计第51-54页
        4.2.1 变截面箱形柱设计第51-52页
        4.2.2 转换节点及格构柱设计第52-53页
        4.2.3 转换节点处支座及托板设计第53-54页
    4.3 MIDAS整体计算分析第54-58页
        4.3.1 荷载条件与材料第54-55页
        4.3.2 结构计算模型第55-56页
        4.3.3 各工况下索的内力及拖板反力第56-58页
    4.4 钢结构塔柱整体分析第58-63页
        4.4.1 变截面箱柱应力、位移分析第58-60页
        4.4.2 格构柱应力、位移分析第60-61页
        4.4.3 转换节点及支座托板应力、位移分析第61-63页
    4.5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五章 关键复杂连接节点的力学特性分析第65-75页
    5.1 引言第65页
    5.2 钢结构连接节点的形式第65-67页
    5.3 关键连接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建立第67-70页
        5.3.1 模型单元的选择第67-68页
        5.3.2 单元网格划分第68页
        5.3.3 边界条件及荷载施加第68-70页
    5.4 节点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第70-73页
    5.5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6.1 结论第75-76页
    6.2 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离心钢管混凝土管桩抗震性能研究
下一篇:夏热冬冷地区土壤源显热处理系统源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