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倡议联盟理论视角下辽宁省网络安全政策变迁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5页
    0.1 问题缘起与选题依据第10-11页
        0.1.1 问题提出第10页
        0.1.2 选题依据第10-11页
    0.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1-12页
        0.2.1 研究目的第11页
        0.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0.3 文献综述第12-14页
        0.3.1 国外研究概况第12-13页
        0.3.2 国内研究概况第13-14页
    0.4 研究方法第14页
        0.4.1 文献研究法第14页
        0.4.2 实证研究法第14页
    0.5 创新点第14-15页
1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内涵第15-19页
    1.1 概念界定第15页
        1.1.1 网络安全第15页
        1.1.2 网络安全政策第15页
        1.1.3 政策变迁第15页
    1.2 倡议联盟框架的理论内涵第15-19页
        1.2.1 政策子系统的信念体系第16页
        1.2.2 政策变迁的稳定变量第16-17页
        1.2.3 政策变迁的动态因素第17-19页
2 辽宁省网络安全政策变迁的现状及问题第19-24页
    2.1 网络安全政策变迁的现状第19-20页
    2.2 网络安全政策变迁存在的问题第20-24页
        2.2.1 政策变迁主体过于单一第20-21页
        2.2.2 政策变迁形式大于实质第21-22页
        2.2.3 面临多重政策“走样”风险第22-24页
3 辽宁省网络安全政策变迁问题产生的原因第24-32页
    3.1 政策参与主体难以形成聚力第24-26页
        3.1.1 参与主体的信念分歧导致利益分化第24-25页
        3.1.2 政策学习形式单一且过于形式化第25-26页
    3.2 政策变迁受稳定性因素的制约第26-29页
        3.2.1 问题属性模糊导致责任主体不明第26-27页
        3.2.2 支撑政策的资源缺失且分散第27-28页
        3.2.3 法律滞缓框定政策变迁的制度范围第28-29页
    3.3 政策变迁过程中对外部环境预估不足第29-32页
        3.3.1 区域经济的发展差异影响政策落实效果第29-30页
        3.3.2 公众观念的转变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第30页
        3.3.3 政府守旧的政策理念不利于协同治理的开展第30-32页
4 解决辽宁省网络安全政策变迁问题的对策第32-39页
    4.1 建立共同政策理念汇聚各方参与力量第32-33页
        4.1.1 统一政策目标明确政策走向第32页
        4.1.2 搭建线上线下的政策学习平台第32-33页
    4.2 打破稳定性因素制约政策变迁的僵局第33-36页
        4.2.1 政策内容要明确政府市场责任领域第33-34页
        4.2.2 储备人才资源打造科研企业双向融合机制第34-35页
        4.2.3 将信用体系纳入涉网政策法规第35-36页
    4.3 注重网络安全政策外部环境的预估把控第36-39页
        4.3.1 加大对经济落后区域的政策扶持第36页
        4.3.2 向引导公众舆论增加政策支持力度第36-37页
        4.3.3 构建治理新观念促进网络安全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第37-39页
结束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4页
附录第44-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审核督察制度与实践研究
下一篇:西方公共行政责任与伦理观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