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0.1 问题缘起与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0.1.1 问题提出 | 第10页 |
0.1.2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0.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0.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0.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0.3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0.3.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0.3.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0.4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0.4.1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0.4.2 实证研究法 | 第14页 |
0.5 创新点 | 第14-15页 |
1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内涵 | 第15-19页 |
1.1 概念界定 | 第15页 |
1.1.1 网络安全 | 第15页 |
1.1.2 网络安全政策 | 第15页 |
1.1.3 政策变迁 | 第15页 |
1.2 倡议联盟框架的理论内涵 | 第15-19页 |
1.2.1 政策子系统的信念体系 | 第16页 |
1.2.2 政策变迁的稳定变量 | 第16-17页 |
1.2.3 政策变迁的动态因素 | 第17-19页 |
2 辽宁省网络安全政策变迁的现状及问题 | 第19-24页 |
2.1 网络安全政策变迁的现状 | 第19-20页 |
2.2 网络安全政策变迁存在的问题 | 第20-24页 |
2.2.1 政策变迁主体过于单一 | 第20-21页 |
2.2.2 政策变迁形式大于实质 | 第21-22页 |
2.2.3 面临多重政策“走样”风险 | 第22-24页 |
3 辽宁省网络安全政策变迁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24-32页 |
3.1 政策参与主体难以形成聚力 | 第24-26页 |
3.1.1 参与主体的信念分歧导致利益分化 | 第24-25页 |
3.1.2 政策学习形式单一且过于形式化 | 第25-26页 |
3.2 政策变迁受稳定性因素的制约 | 第26-29页 |
3.2.1 问题属性模糊导致责任主体不明 | 第26-27页 |
3.2.2 支撑政策的资源缺失且分散 | 第27-28页 |
3.2.3 法律滞缓框定政策变迁的制度范围 | 第28-29页 |
3.3 政策变迁过程中对外部环境预估不足 | 第29-32页 |
3.3.1 区域经济的发展差异影响政策落实效果 | 第29-30页 |
3.3.2 公众观念的转变影响政策执行效果 | 第30页 |
3.3.3 政府守旧的政策理念不利于协同治理的开展 | 第30-32页 |
4 解决辽宁省网络安全政策变迁问题的对策 | 第32-39页 |
4.1 建立共同政策理念汇聚各方参与力量 | 第32-33页 |
4.1.1 统一政策目标明确政策走向 | 第32页 |
4.1.2 搭建线上线下的政策学习平台 | 第32-33页 |
4.2 打破稳定性因素制约政策变迁的僵局 | 第33-36页 |
4.2.1 政策内容要明确政府市场责任领域 | 第33-34页 |
4.2.2 储备人才资源打造科研企业双向融合机制 | 第34-35页 |
4.2.3 将信用体系纳入涉网政策法规 | 第35-36页 |
4.3 注重网络安全政策外部环境的预估把控 | 第36-39页 |
4.3.1 加大对经济落后区域的政策扶持 | 第36页 |
4.3.2 向引导公众舆论增加政策支持力度 | 第36-37页 |
4.3.3 构建治理新观念促进网络安全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 第37-39页 |
结束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附录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