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4-24页 |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 1.2 光伏发电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15-17页 |
| 1.2.1 国外发展概况 | 第15-16页 |
| 1.2.2 国内发展概况 | 第16-17页 |
| 1.3 光伏并网发电关键技术及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 1.3.1 逆变器主电路拓扑现状 | 第18-19页 |
| 1.3.2 最大功率跟踪(MPPT)技术 | 第19页 |
| 1.3.3 并网逆变电流控制技术 | 第19-20页 |
| 1.3.4 孤岛效应保护技术 | 第20页 |
| 1.3.5 低电压穿越控制技术 | 第20-21页 |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 2 光伏并网逆变器主电路的设计 | 第24-30页 |
| 2.1 系统拓扑结构 | 第24页 |
| 2.2 Boost变换器工作原理 | 第24-26页 |
| 2.3 T型三电平变换器工作原理 | 第26-28页 |
| 2.4 逆变器总体控制方案 | 第28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3 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 第30-40页 |
| 3.1 光伏电池模型 | 第30-32页 |
| 3.2 MPPT理论基础 | 第32-33页 |
| 3.3 常用MPPT算法分析 | 第33-37页 |
| 3.3.1 恒定电压法 | 第33-34页 |
| 3.3.2 扰动观察法 | 第34-35页 |
| 3.3.3 三点法 | 第35-37页 |
| 3.4 Boost电路实现MPPT控制策略 | 第37-39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4 逆变器的并网控制 | 第40-58页 |
| 4.1 逆变器的数学模型 | 第40-44页 |
| 4.1.1 ABC静止坐标系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41-43页 |
| 4.1.2 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43-44页 |
| 4.2 电流解耦控制 | 第44-48页 |
| 4.2.1 电流内环设计 | 第45-46页 |
| 4.2.2 电压外环设计 | 第46-48页 |
| 4.3 三电平SVPWM和中点电位平衡控制 | 第48-53页 |
| 4.3.1 基本空间矢量 | 第48-49页 |
| 4.3.2 三电平SVPWM算法 | 第49-52页 |
| 4.3.3 中点电位平衡控制 | 第52-53页 |
| 4.4 锁相环控制 | 第53-55页 |
| 4.5 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 | 第55-56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5 控制系统研究 | 第58-70页 |
| 5.1 控制系统总体结构 | 第58-59页 |
| 5.2 主电路研究 | 第59-61页 |
| 5.2.1 IGBT选型 | 第59页 |
| 5.2.2 升压电感选型 | 第59-60页 |
| 5.2.3 母线电容选型 | 第60页 |
| 5.2.4 网侧滤波电感选型 | 第60-61页 |
| 5.3 DSP控制电路研究 | 第61-63页 |
| 5.3.1 电网电压采样电路 | 第61页 |
| 5.3.2 过流保护电路 | 第61-62页 |
| 5.3.3 IGBT驱动电路 | 第62页 |
| 5.3.4 DSP数字电源研究 | 第62-63页 |
| 5.4 控制系统软件研究 | 第63-68页 |
| 5.4.1 主程序流程 | 第63-64页 |
| 5.4.2 PWM中断 | 第64-67页 |
| 5.4.3 LVRT中断 | 第67-68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6 系统仿真 | 第70-74页 |
| 6.1 仿真系统介绍 | 第70页 |
| 6.2 系统仿真 | 第70-71页 |
| 6.3 静态仿真分析 | 第71-72页 |
| 6.4 动态仿真分析 | 第72-73页 |
| 6.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 7.1 总结 | 第74页 |
| 7.2 展望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