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14-24页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3. 简要评价 | 第19-20页 |
(三) 研究方法、写作框架和创新之处 | 第20-24页 |
1.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2. 写作框架及内容 | 第21-22页 |
3.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2-24页 |
一、城市社区科普服务供给的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4-31页 |
(一) 城市社区科普服务供给的含义、内容、特征及功能 | 第24-27页 |
1. 城市社区科普服务供给的含义 | 第24-25页 |
2. 城市社区科普服务供给的内容 | 第25页 |
3. 城市社区科普服务供给的特征 | 第25-26页 |
4. 城市社区科普服务供给的功能 | 第26-27页 |
(二) 城市社区科普服务供给的理论基础 | 第27-31页 |
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7-28页 |
2. 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28页 |
3. 信息传播模式理论 | 第28-31页 |
二、武汉市洪山区城市社区科普服务供给分析 | 第31-54页 |
(一) 供给内容分析 | 第31-39页 |
1. 组织、机构与人员情况 | 第31-32页 |
2. 科普场馆与资源情况 | 第32-34页 |
3. 科普传媒情况 | 第34-35页 |
4. 科普活动举办情况 | 第35-38页 |
5. 科普经费投入情况 | 第38-39页 |
(二) 供给模式分析 | 第39-45页 |
1. 政府单一供给模式 | 第39-40页 |
2. 政府与企业合作供给模式 | 第40-41页 |
3. 政府与第三部门合作供给模式 | 第41-43页 |
4. 供给模式结论分析 | 第43-45页 |
(三) 供给效果分析 | 第45-47页 |
1. 居民需求表达途径不断多样 | 第45-46页 |
2. 社区科普阵地建设不断升级 | 第46页 |
3. 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 第46页 |
4. 科普经费投入不断增加 | 第46页 |
5. 科普活动不断丰富多彩 | 第46-47页 |
6. 科普示范体系不断完善 | 第47页 |
7. 居民科学素质明显提升 | 第47页 |
(四) 供给中尚存问题分析 | 第47-51页 |
1. 科普经费筹集渠道过于单一 | 第47-48页 |
2. 供给模式不够多元 | 第48页 |
3. 社区科普服务供需结构失衡 | 第48-50页 |
4. 社区科普服务供给能力有待提高 | 第50-51页 |
(五) 供给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1-54页 |
1. 供给主体对科普的认识不足 | 第51页 |
2. 政府科普管理与服务职能转变不到位 | 第51-52页 |
3. 缺乏多元科普筹资激励政策 | 第52页 |
4. 科普服务配套机制不完善 | 第52-54页 |
三、建立和完善城市社区科普服务供给的对策探讨 | 第54-62页 |
(一) 矫正认识偏差,树立正确理念 | 第54-55页 |
1. 矫正认识偏差 | 第54页 |
2. 树立大科普理念 | 第54页 |
3. 树立居民需求导向的供给理念 | 第54-55页 |
(二)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多元供给模式 | 第55-56页 |
1. 明确政府科普管理与服务职能 | 第55-56页 |
2. 发挥市场在科普传播中的作用 | 第56页 |
3.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事业 | 第56页 |
(三)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拓宽经费筹集渠道 | 第56-58页 |
1. 加大科普经费投入 | 第57页 |
2. 提供政策支持 | 第57页 |
3. 发挥社区各种资源优势 | 第57-58页 |
(四) 激发主体活力,完善配套机制 | 第58-59页 |
1. 完善居民需求表达机制 | 第58页 |
2. 完善绩效评估机制 | 第58页 |
3. 完善激励机制 | 第58-59页 |
(五) 加强社区科普建设,提高服务供给能力 | 第59-62页 |
1. 社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 第59-60页 |
2. 社区科普基础设施与阵地建设方面 | 第60-61页 |
3. 科普资源利用方面方面 | 第61页 |
4. 社区科普活动举办方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 第65-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