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化学计量学二阶校正方法若干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4-33页
    1.1 引言第14-15页
    1.2 数据结构及多线性模型第15-20页
        1.2.1 线性模型(一元线性模型)第15-16页
        1.2.2 双线性模型第16页
        1.2.3 三线性模型第16-18页
        1.2.4 四线性模型第18-19页
        1.2.5 五线性模型第19-20页
    1.3 化学计量学多维校正理论的发展第20-29页
        1.3.1 零阶校正第20页
        1.3.2 一阶校正第20-21页
        1.3.3 二阶校正第21-24页
        1.3.4 三阶校正及四阶校正第24页
        1.3.5 三线性成分分解的相对唯一性第24-25页
        1.3.6 多维数据的循环对称性第25-26页
        1.3.7 二阶标准加入法第26-27页
        1.3.8 组分数的估计方法第27页
        1.3.9 色谱时间漂移第27-28页
        1.3.10 荧光数据中瑞利散射的处理第28-29页
        1.3.11 多维校正工具包及软件第29页
    1.4 化学多维校正应用第29-30页
    1.5 展望第30页
    1.6 本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第30-33页
第2章 交替三线性分解算法用于处理色谱数据第33-44页
    2.1 前言第33-34页
    2.2 理论第34-36页
        2.2.1 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第34-35页
        2.2.2 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第35-36页
    2.3 实验第36-37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37-42页
        2.4.1 无漂移HPLC-DAD数据处理第37-38页
        2.4.2 轻微时间漂移HPLC-DAD数据分析第38页
        2.4.3 轻微形状漂移HPLC-DAD数据分析第38-40页
        2.4.4 轻微基线漂移HPLC-DAD数据分析第40-42页
    2.5 小结第42-44页
第3章 基于两个不等残差函数的二阶校正新方法第44-58页
    3.1 前言第44-45页
    3.2 理论第45-47页
        3.2.1 三线性成分模型第45-46页
        3.2.2 交替耦合两个不等残差函数(ACTUF)第46-47页
        3.2.3 比较PARAFAC、SWATLD和ACTUF第47页
    3.3 实验第47-49页
        3.3.1 模拟数据I第47-48页
        3.3.2 模拟数据II第48页
        3.3.3 真实数据I第48页
        3.3.4 真实数据II第48-49页
        3.3.5 数据分析第49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9-57页
        3.4.1 ACTUF处理简单数据第49页
        3.4.2 过量组分数的影响及算法收敛速度分析第49-51页
        3.4.3 噪声的影响第51-52页
        3.4.4 共线性的影响第52-53页
        3.4.5 真实数据I分析第53-54页
        3.4.6 真实数据II分析第54-57页
    3.5 小结第57-58页
第4章 双向切除平行因子分析算法用于处理三维荧光数据中的瑞利散射第58-69页
    4.1 前言第58-59页
    4.2 理论第59-62页
        4.2.1 三线性模型第59-60页
        4.2.2 基于双向切除的三线性模型第60页
        4.2.3 双向切除平行因子分析(TDR-PARAFAC)第60-62页
        4.2.4 设置遗失值(IMV-PARAFAC)第62页
    4.3 实验第62-63页
        4.3.1 模拟数据第63页
        4.3.2 真实数据第63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63-68页
        4.4.1 模拟数据解析第63-66页
        4.4.2 真实数据解析第66-68页
    4.5 小结第68-69页
第5章 新加权方法用于处理三维响应数阵中遗失值第69-84页
    5.1 前言第69-70页
    5.2 理论第70-75页
        5.2.1 加权三线性成分模型第70-71页
        5.2.2 权重PARAFAC第71-72页
        5.2.3 加权惩罚交替三线性分解第72-74页
        5.2.4 加权核一致诊断第74-75页
    5.3 实验第75-76页
        5.3.1 模拟数据第75-76页
        5.3.2 实际数据I第76页
        5.3.3 实际数据II第76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76-83页
        5.4.1 模拟数据分析第76-78页
        5.4.2 实际数据I分析第78-81页
        5.4.3 实际数据II分析第81-83页
    5.5 小结第83-84页
第6章 基于交替自加权三线性分解和蒙特卡罗模拟估计三维数据阵的组分数第84-95页
    6.1 前言第84-85页
    6.2 理论第85-88页
        6.2.1 PARAFAC算法、ADD-ONE-UP和CORCONDIA第85-86页
        6.2.2 SWATLD和SWATLD-MCS第86-88页
    6.3 实验第88-89页
        6.3.1 模拟HPLC-DAD数据第88-89页
        6.3.2 模拟荧光数据第89页
        6.3.3 真实HPLC-DAD数据第89页
        6.3.4 真实荧光数据第89页
    6.4 结果与讨论第89-94页
        6.4.1 SWATLD-MCS处理简单数据第89-90页
        6.4.2 噪声的影响第90页
        6.4.3 共线性的影响第90-92页
        6.4.4 分析速度第92页
        6.4.5 真实HPLC-DAD数据分析第92-93页
        6.4.6 真实荧光数据分析第93-94页
    6.5 小结第94-95页
第7章 向量子空间结合蒙特卡罗模拟用于估计三维荧光数据的组分数第95-107页
    7.1 前言第95-96页
    7.2 理论第96-98页
        7.2.1 向量子空间投影结合蒙特卡罗模拟(VSPMCS)的秩估计新方法第96-98页
    7.3 实验第98-100页
        7.3.1 模拟数据I第98-99页
        7.3.2 模拟数据II第99页
        7.3.3 真实数据I第99页
        7.3.4 真实数据II第99-100页
        7.3.5 真实数据III第100页
        7.3.6 真实数据IV第100页
    7.4 结果与讨论第100-106页
        7.4.1 噪声的影响第100-102页
        7.4.2 共线性的影响第102-103页
        7.4.3 轻微非三线性因素的影响第103-104页
        7.4.4 分析速度第104页
        7.4.5 实际数据分析第104-106页
    7.5 小结第106-107页
结论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28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完成的论文目录第128-130页
致谢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油菜种子贮藏物质合成及外源激素调控的生化分析
下一篇:伪狂犬病毒变异株感染细胞的microRNA表达谱及病毒抗原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