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1.1 机翼流动分离对飞机的危害及流动分离控制的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1.2 机翼结冰对飞机的危害及飞机防除冰的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合成射流技术及其在流动分离控制中的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1.2.1 合成射流技术及合成双射流技术 | 第14-16页 |
1.2.2 合成射流及合成双射流技术在控制流动分离中的应用 | 第16-20页 |
1.3 飞机防除冰技术及发展现状 | 第20-26页 |
1.3.1 飞机结冰的基础概念 | 第20-22页 |
1.3.2 飞行器防/除冰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22-26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基于合成双射流的机翼分离流控制实验研究 | 第28-45页 |
2.1 引言 | 第28-29页 |
2.2 横向合成双激励器及其特性研究 | 第29-33页 |
2.2.1 横向合成双射流激励器模型及其控制系统 | 第29-30页 |
2.2.2 横向合成双射流激励器特性研究 | 第30-33页 |
2.3 试验装置及测试系统 | 第33-37页 |
2.3.1 实验翼型模型 | 第33-34页 |
2.3.2 实验风洞及测试系统 | 第34-37页 |
2.4 合成双射流激励器控制机翼流动分离实验研究 | 第37-43页 |
2.4.1 合成双射流激励器控制机翼不同攻角流动分离研究 | 第37-40页 |
2.4.2 合成双射流激励器能量对机翼分离流的控制规律 | 第40-41页 |
2.4.3 合成双射流激励器两出口位置对机翼分离流的控制规律 | 第41-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基于合成双射流的结冰机翼分离流控制数值模拟研究 | 第45-58页 |
3.1 引言 | 第45页 |
3.2 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 | 第45-52页 |
3.2.1 计算物理模型 | 第45-47页 |
3.2.2 数值分析方法 | 第47-50页 |
3.2.3 数值模拟与实验数据对比分析 | 第50-52页 |
3.3 机翼结冰对机翼气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52-54页 |
3.4 合成双射流控制对结冰机翼气动特性的影响 | 第54-5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基于合成双射流的防除冰基础实验研究 | 第58-81页 |
4.1 引言 | 第58-59页 |
4.2 实验设备 | 第59-67页 |
4.2.1 合成双射流激励器及其控制系统 | 第59-64页 |
4.2.2 合成热射流激励器 | 第64页 |
4.2.3 半导体制冷片及其控制系统 | 第64-65页 |
4.2.4 观测系统 | 第65-66页 |
4.2.5 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案 | 第66-67页 |
4.3 结冰实验 | 第67-70页 |
4.3.1 水滴凝固 | 第67-69页 |
4.3.2 凝固水滴结霜 | 第69-70页 |
4.4 合成双射流防冰除冰 | 第70-76页 |
4.4.1 合成双射流防冰实验 | 第70-73页 |
4.4.2 合成双射流除霜除冰实验 | 第73-76页 |
4.5 合成热射流除冰 | 第76-79页 |
4.5.1 合成热射流除霜除冰实验 | 第76-7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 第81-84页 |
5.1 结论和创新点 | 第81-83页 |
5.1.1 结论 | 第81-82页 |
5.1.2 创新点 | 第82-83页 |
5.2 对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0-91页 |
专利申请 | 第90页 |
学术论文 | 第90-91页 |
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