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特殊热能及其机械论文--太阳能技术论文--太阳能转换装置和设备论文--蓄热(能)器论文

穿孔锯齿肋片相变蓄热器蓄放热性能的模拟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符号说明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3 蓄热技术的典型应用第12-13页
        1.3.1 太阳能热储存第12页
        1.3.2 电力“移峰填谷”第12-13页
        1.3.3 工业热能储存第13页
    1.4 蓄热方式第13-14页
    1.5 国内外蓄热技术研究现状第14-16页
        1.5.1 相变蓄热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4页
        1.5.2 相变蓄热中强化传热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5.3 蓄热技术在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中研究进展第15-16页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相变蓄热理论及数值求解方法第18-30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高温相变蓄热材料的选择第18-21页
        2.2.1 高温相变蓄热材料的筛选原则第18-20页
        2.2.2 高温熔盐的分类第20页
        2.2.3 硝酸熔盐在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的应用第20-21页
    2.3 相变蓄热的原理第21页
    2.4 相变换热的数学模型第21-23页
    2.5 相变换热问题的数值求解方法第23-25页
    2.6 数值求解的步骤第25-27页
        2.6.1 区域离散第25-26页
        2.6.2 控制方程的离散第26页
        2.6.3 离散方程的求解第26-27页
    2.7 相变问题的数值模拟第27-28页
        2.7.1 Fluent简介第27页
        2.7.2 Solidification/Melting模型第27-28页
    2.8 本章小节第28-30页
第三章 穿孔锯齿肋片在肋板式高温相变蓄热器中蓄放热特性的数值模拟第30-50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肋板式高温相变蓄热器的结构第30-32页
    3.3 物理模型第32-34页
    3.4 数学模型第34-37页
        3.4.1 载热体区域数学模型第34-35页
        3.4.2 相变区域侧数学模型第35-36页
        3.4.3 边界条件第36-37页
        3.4.4 初始条件第37页
    3.5 网格划分和模拟参数设置第37-38页
        3.5.1 网格划分第37-38页
        3.5.2 模拟参数设置第38页
    3.6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第38-49页
        3.6.1 载热体入口温度和速度对蓄热器蓄热性能的影响第38-44页
        3.6.2 载热体入口温度和速度对蓄热器放热性能的影响第44-49页
    3.7 本章小节第49-50页
第四章 穿孔锯齿肋片几何尺寸和自然对流对高温肋板式相变蓄热器蓄放热特性的影响第50-68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穿孔形状对高温相变蓄热器的蓄放热影响第50-53页
        4.2.1 方孔锯齿肋片和三角孔锯齿肋片几何模型第50-51页
        4.2.2 网格划分第51页
        4.2.3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第51-53页
    4.3 孔径大小对高温相变蓄热器的蓄放热影响第53-54页
    4.4 肋板厚度对高温相变蓄热器的蓄放热影响第54-55页
    4.5 自然对流对高温相变蓄热器的蓄放热影响第55-67页
        4.5.1 数学模型与参数设置第56-57页
        4.5.2 模拟结果及分析第57-67页
            4.5.2.1 自然对流对蓄热器蓄热特性的影响第57-62页
            4.5.2.2 自然对流对蓄热器放热特性的影响第62-67页
    4.6 本章小节第67-6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5.1 结论第68-69页
    5.2 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能变电站辅助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核用离心风机可靠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