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词 | 第7-11页 |
1 前言 | 第11-21页 |
1.1 脂氧合酶 | 第11-14页 |
1.1.1 脂氧合酶的理化性质 | 第11-12页 |
1.1.2 脂氧合酶途径 | 第12-13页 |
1.1.3 脂氧合酶在逆境胁迫中的生物学功能 | 第13-14页 |
1.2 植物气孔运动的调控机制 | 第14-16页 |
1.2.1 气孔概述 | 第14页 |
1.2.2 脱落酸与气孔运动 | 第14-15页 |
1.2.3 Ca~(2+)与气孔运动 | 第15-16页 |
1.2.4 其它因子与气孔运动 | 第16页 |
1.3 NO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3.1 NO的来源 | 第16-17页 |
1.3.2 NO参与调控的生理过程 | 第17-18页 |
1.3.3 NO的信号转导途径 | 第18-19页 |
1.4 立题依据 | 第19-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2.2 实验试剂 | 第21页 |
2.3 实验溶液和培养基 | 第21-22页 |
2.3.1 常用溶液 | 第21-22页 |
2.3.2 常用培养基 | 第22页 |
2.4 实验所用引物序列 | 第22页 |
2.5 常用抗生素 | 第22-23页 |
2.6 实验方法 | 第23-31页 |
2.6.1 拟南芥的种植 | 第23页 |
2.6.2 拟南芥的杂交 | 第23页 |
2.6.3 拟南芥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3页 |
2.6.4 拟南芥总RNA的提取(Trizol法) | 第23-24页 |
2.6.5 c DNA的制备 | 第24-25页 |
2.6.6 转基因植物的获得 | 第25-27页 |
2.6.7 拟南芥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瞬时表达 | 第27-28页 |
2.6.8 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纯合鉴定 | 第28页 |
2.6.9 拟南芥失水率测定 | 第28-29页 |
2.6.10 拟南芥气孔密度统计 | 第29页 |
2.6.11 表皮条生物学分析 | 第29页 |
2.6.12 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保卫细胞胞质内Ca~(2+)浓度 | 第29-3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47页 |
3.1 LOX2和LOX6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31-35页 |
3.1.1 植株永久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阳性植株的筛选 | 第31-32页 |
3.1.2 LOX2和LOX6-GFP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瞬时表达分析 | 第32-33页 |
3.1.3 LOX2和LOX6-GFP在植物体内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33-35页 |
3.2 SNP对LOX2和LOX6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 lox6单突变体和野生型植株的气孔运动分析 | 第36-39页 |
3.3.1 lox6突变体纯合鉴定和基因表达分析 | 第36-37页 |
3.3.2 lox6失水率高于野生型 | 第37-38页 |
3.3.3 lox6气孔密度统计分析 | 第38页 |
3.3.4 SNP对气孔开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 lox2lox6双突变体植株的获得和表型分析 | 第39-43页 |
3.4.1 lox2lox6双突变体植株的获得与鉴定 | 第39-40页 |
3.4.2 lox2lox6双突变体与野生型的根表型分析 | 第40-41页 |
3.4.3 lox2lox6双突变体与野生型的气孔运动分析 | 第41-43页 |
3.5 拟南芥保卫细胞胞质Ca~(2+)浓度变化分析 | 第43-47页 |
4 讨论 | 第47-49页 |
4.1 13-LOX参与调控气孔运动 | 第47-48页 |
4.2 13-LOX参与保卫细胞胞质钙离子浓度变化 | 第48-49页 |
5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