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二、论文内容安排 | 第10-11页 |
三、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一、潜在产出含义的界定 | 第13-15页 |
(一) 凯恩斯主义学派对潜在产出的界定 | 第13-14页 |
(二) 新古典主义学派对潜在产出的界定 | 第14-15页 |
二、关于经济潜在产出的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三、关于经济潜在产出的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22页 |
(一) 运用滤波法预测经济潜在增长率的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二) 运用生产函数法预测经济潜在增长率的研究综述 | 第18-22页 |
第三章 安徽经济发展特征化描述分析 | 第22-31页 |
一、安徽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其与全国的比较分析 | 第22-23页 |
二、安徽地区产业构成情况分析 | 第23-26页 |
三、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速与全国的比较分析 | 第26-27页 |
四、安徽省居民消费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分析 | 第27-29页 |
五、安徽省居民家庭收入水平与全国的比较分析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基于HP滤波方法的安徽省经济潜在产出测算 | 第31-47页 |
一、数据来源与说明 | 第31页 |
二、测算经济潜在产出的方法 | 第31-34页 |
(一) HP滤波方法(消除趋势法) | 第32页 |
(二) 菲利普斯曲线法 | 第32-33页 |
(三) 生产函数法 | 第33-34页 |
三、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4-36页 |
四、基于HP滤波方法的经济潜在产出水平测算结果 | 第36-44页 |
(一) 经济潜在产出水平测算与分析 | 第36-41页 |
(二) 经济潜在增长率的测算与分析 | 第41-44页 |
五、对利用HP滤波方法得到的各个潜在产出的描述分析 | 第44-45页 |
六、产出缺口计算 | 第45-4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7-53页 |
一、结论 | 第47页 |
二、政策建议 | 第47-53页 |
(一) 深化行政体制,转变发展理念,完善政府职能 | 第47-49页 |
(二) 继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 第49-50页 |
(三) 促进消费和投资的稳步增长,充分发挥两驾马车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 第50-51页 |
(四) 推进城市群建设,培养新的增长极,发挥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 | 第51-52页 |
(五) 统筹城乡和地域发展,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