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1.2.2 国外研究 | 第14-16页 |
1.2.3 国内研究 | 第16-18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9页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9-21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概述及广西发展状况 | 第21-31页 |
2.1 发展环境考察 | 第21-25页 |
2..1.1 政治环境 | 第21页 |
2.1.2 经济环境 | 第21页 |
2.1.3 法律环境 | 第21-22页 |
2.1.4 社会环境 | 第22页 |
2.1.5 发展历程 | 第22-25页 |
2.2 广西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状况 | 第25-31页 |
2.2.1 行业发展规模 | 第25-27页 |
2.2.2 业务经营状况 | 第27-28页 |
2.2.3 银担贷款合作模式 | 第28页 |
2.2.4 监督管理机制建设 | 第28-29页 |
2.2.5 注册资本银行托管制度 | 第29-30页 |
2.2.6 建设市场竞争机制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广西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的问题分析 | 第31-42页 |
3.1 外部环境问题分析 | 第32-33页 |
3.1.1 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 第32页 |
3.1.2 融资性担保体系不完善 | 第32页 |
3.1.3 缺乏严格的监管机制 | 第32-33页 |
3.2 基于行业特性的问题分析 | 第33-35页 |
3.2.1 金融中介服务性质与金融属性管理薄弱 | 第33页 |
3.2.2 多样性担保形式与创新风险 | 第33-34页 |
3.2.3 高风险特性与风险控制 | 第34页 |
3.2.4 多元化融资渠道 | 第34-35页 |
3.2.5 行业准入门槛过低 | 第35页 |
3.3 融资性担保公司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35-40页 |
3.3.1 融资性担保公司资金规模较小 | 第35-36页 |
3.3.2 资本金补充机制不健全 | 第36-37页 |
3.3.3 担保放大倍数较低,杠杆效益不明显 | 第37-38页 |
3.3.4 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 | 第38-39页 |
3.3.5 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内部管控机制不完善 | 第39-40页 |
3.4 广西融资性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40-42页 |
3.4.1 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导致合作中权利义务的不对等 | 第40页 |
3.4.2 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监管困难 | 第40页 |
3.4.3 银担合作门槛限制使地方性银行金融机构承担较大风险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性担保模式的比较 | 第42-52页 |
4.1 各国中小企业融资性担保模式 | 第42-48页 |
4.1.1 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性担保模式 | 第42-43页 |
4.1.2 日本中小企业融资性担保模式 | 第43-45页 |
4.1.3 德国中小企业融资性担保模式 | 第45-46页 |
4.1.4 韩国中小企业融资性担保模式 | 第46-48页 |
4.2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性担保模式的特点 | 第48-50页 |
4.2.1 政府占据主导地位 | 第48-49页 |
4.2.2 具有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分担机制 | 第49页 |
4.2.3 提供融资的综合性服务 | 第49页 |
4.2.4 具有健全的法律制度 | 第49-50页 |
4.3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性担保的经验启示 | 第50-52页 |
第五章 政策建议 | 第52-61页 |
5.1 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制度建设 | 第52-55页 |
5.1.1 加强运行机制改革 | 第52-53页 |
5.1.2 积极推广再担保制度 | 第53页 |
5.1.3 完善行业补偿机制 | 第53页 |
5.1.4 完善风险管理系统 | 第53-54页 |
5.1.5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 第54页 |
5.1.6 建设多维监管机制 | 第54-55页 |
5.1.7 推动担保业的兼并重组 | 第55页 |
5.2 公司加强内部管理建设 | 第55-57页 |
5.2.1 形成完善的风控机制与业务制衡机制 | 第55-56页 |
5.2.2 建立项目经理责任制 | 第56页 |
5.2.3 提高业务创新能力与专业化水平 | 第56-57页 |
5.2.4 完善客户信息,全面开展金融服务 | 第57页 |
5.3 银行加强风险防范建设 | 第57-59页 |
5.3.1 做好合作公司信息摸底工作 | 第58页 |
5.3.2 建立风险保证金制度 | 第58页 |
5.3.3 建立动态监控和黑名单制度 | 第58-59页 |
5.4 积极探索银担合作新模式 | 第59-61页 |
5.4.1 从“一担一银”到“一担多银” | 第59页 |
5.4.2 主动增加政府参与度 | 第59-60页 |
5.4.3 积极引进“五位一体”运行机制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