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1 引言 | 第9-27页 |
| 1.1 民族认同的概述 | 第9-19页 |
| 1.1.1 民族认同的概念界定 | 第9-11页 |
| 1.1.2 民族认同的相关理论 | 第11-14页 |
| 1.1.3 国外关于12岁以前儿童民族认同的研究 | 第14-19页 |
| 1.2 中国关于民族认同的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 1.2.1 对大学生民族认同的研究 | 第19-20页 |
| 1.2.2 对青少年民族认同的研究 | 第20页 |
| 1.2.3 对12岁以下儿童的民族认同的研究 | 第20-21页 |
| 1.3 民族认同发展的影响因素——家庭文化社会化 | 第21-22页 |
| 1.4 民族认同的研究方法 | 第22-27页 |
| 1.4.1 国外儿童民族认同研究的方法 | 第22-26页 |
| 1.4.2 中国民族认同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思路 | 第27-33页 |
| 2.1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 第27-31页 |
| 2.1.1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 第27-31页 |
| 2.1.2 关于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31页 |
| 2.2 研究思路和研究意义 | 第31-33页 |
| 2.2.1 研究思路 | 第31-32页 |
| 2.2.2 研究意义 | 第32-33页 |
| 3 预备研究 3‐12岁苗族儿童民族认同的前期探索 | 第33-36页 |
| 3.1 研究目的 | 第33页 |
| 3.2 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 3.2.1 被试 | 第33页 |
| 3.2.2 研究工具 | 第33-34页 |
| 3.2.3 研究程序 | 第34页 |
| 3.3 研究结果 | 第34-36页 |
| 4 研究一 3‐6 岁苗族儿童民族认同实验研究 | 第36-56页 |
| 4.1 子研究一服饰偏好实验研究 | 第36-48页 |
| 4.1.1 研究目的 | 第36页 |
| 4.1.2 研究方法 | 第36-38页 |
| 4.1.3 研究结果 | 第38-48页 |
| 4.2 子研究二语言偏好实验研究 | 第48-52页 |
| 4.2.1 研究目的 | 第48-49页 |
| 4.2.2 研究方法 | 第49页 |
| 4.2.3 研究结果 | 第49-52页 |
| 4.3 讨论 | 第52-56页 |
| 4.3.1 服饰与语言的民族偏好 | 第52-53页 |
| 4.3.2 贴标签 | 第53-55页 |
| 4.3.3 民族恒常性任务 | 第55-56页 |
| 5 研究二家庭文化社会化与儿童民族认同的关系 | 第56-66页 |
| 5.1 子研究一苗族家庭文化社会化评估清单 | 第56-57页 |
| 5.1.1 研究目的 | 第56页 |
| 5.1.2 研究方法 | 第56-57页 |
| 5.1.3 研究结果 | 第57页 |
| 5.2 子研究2家庭文化社会化与儿童民族认同的关系 | 第57-64页 |
| 5.2.1 研究目的 | 第57页 |
| 5.2.2 研究方法 | 第57-58页 |
| 5.2.3 统计处理 | 第58页 |
| 5.2.4 研究结果 | 第58-64页 |
| 5.3 讨论 | 第64-66页 |
| 6 总讨论 | 第66-72页 |
| 6.1 苗族儿童民族认同的性别及年龄特征 | 第66-68页 |
| 6.2 民族偏好 | 第68-69页 |
| 6.3 民族区分线索 | 第69-70页 |
| 6.4 家庭文化社会化与民族认同的关系 | 第70-71页 |
| 6.5 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研究的方向 | 第71-72页 |
| 7 结论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 术语表 | 第81-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参加课题及学术会议情况 | 第84-85页 |
| 附录 | 第85-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