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阴离子诱导组装的离子识别和分子器件的构筑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5页
    1.1 概述第11-12页
        1.1.1 超分子智能材料与阴离子诱导组装简介第11页
        1.1.2 阴离子结构的特殊性及阴离子受体第11-12页
    1.2 受体组装机理研究进展第12-24页
        1.2.1 阳离子以及中性分子受体组装的应用研究进展第12-14页
        1.2.2 阴离子诱导受体组装的机理第14-16页
        1.2.3 阴离子诱导受体组装构筑螺旋结构第16页
        1.2.4 阴离子诱导受体组装构筑轮烷索烃结构第16-18页
        1.2.5 阴离子诱导受体组装构筑凝胶结构第18-22页
        1.2.6 阴离子诱导受体组装的离子识别应用第22-24页
    1.3 论文的研究意义第24-25页
2 取代基效应对阴离子诱导受体组装的影响第25-44页
    2.1 受体设计与合成第25-28页
        2.1.1 设计思路第25-26页
        2.1.2 合成路线第26-28页
    2.2 实验部分第28-34页
        2.2.1 原料与试剂第28-29页
        2.2.2 实验仪器第29-30页
        2.2.3 中间体和L1-L9的合成及表征第30-34页
        2.2.4 化合物的光谱测试方法第34页
        2.2.5 阴离子L1的理论化学高斯计算第3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4-43页
        2.3.1 L1,L4,L5,L8对阴离子选择性识别研究第34-36页
        2.3.2 L2,L3,L9对阴离子选择性识别研究第36-38页
        2.3.3 阴离子受体L1的理论化学高斯计算结果第38页
        2.3.4 受体L1对阴离子识别的讨论第38-39页
        2.3.5 L11对阴离子的选择性识别研究第39页
        2.3.6 阴离子受体L11的理论化学高斯计算结果第39-40页
        2.3.7 L1和L11对阴离子识别机理的比较第40-41页
        2.3.8 利用闭环复分解反应(RCM)合成大环化合物的尝试第41-43页
    2.4 结论第43-44页
3 基于诱导组装的阴离子比率荧光传感器第44-59页
    3.1 受体的设计与合成第44-46页
        3.1.1 设计思路第44-45页
        3.1.2 合成路线第45-46页
    3.2 实验部分第46-50页
        3.2.1 原料与试剂第46-47页
        3.2.2 实验仪器第47-48页
        3.2.3 中间体和R1-R3的合成及表征第48-49页
        3.2.4 R1的光谱测试方法第49-5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0-58页
        3.3.1 R1对阴离子的选择性识别研究第50-54页
        3.3.2 R1对磷酸二氢根的识别机理第54-55页
        3.3.3 R1对磷酸二氢根的识别的水体系应用第55-56页
        3.3.4 有机溶剂中微量水对于类Gemini表面活性剂组装的影响第56-57页
        3.3.5 温度变化对溶液中R1和R1-Pi复合物的荧光光谱的影响第57-58页
    3.4 结论第58-59页
4 基于阴离子诱导组装机理构筑分子逻辑门第59-68页
    4.1 受体设计与合成第59-60页
        4.1.1 设计思路第59-60页
        4.1.2 合成路线第60页
    4.2 实验部分第60-63页
        4.2.1 原料与试剂第60-61页
        4.2.2 实验仪器第61-62页
        4.2.3 中间体酰胺吡啶和L的合成及表征第62页
        4.2.4 化合物的光谱测试方法第62-6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3-67页
        4.3.1 L的光谱性质及对阴离子选择性识别研究第63-65页
        4.3.2 主客体作用控制的分子L组装与解组装及分子逻辑门的应用第65-67页
    4.4 结论第67-68页
结论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磁性粒子固定简青霉吸附处理Cd2+-苯酚复合污染废水的研究
下一篇:二氧化碳双羧化邻炔基苯乙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