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思路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4.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4.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第2章 P2P网络借贷概述 | 第18-26页 |
2.1 P2P网络借贷的发展和特点 | 第18-22页 |
2.1.1 P2P网络借贷的概念 | 第18-19页 |
2.1.2 国内外发展情况 | 第19-21页 |
2.1.3 P2P网络借贷的特点 | 第21-22页 |
2.2 P2P个人贷款信用风险成因 | 第22-23页 |
2.3 P2P个人贷款信用风险评估现状 | 第23-24页 |
2.4 P2P个人贷款与传统个人贷款信用风险的比较分析 | 第24-26页 |
第3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P2P个人贷款信用评估 | 第26-38页 |
3.1 信用评估指标体系 | 第26-31页 |
3.2 确定指标权重 | 第31-37页 |
3.2.1 层次分析法 | 第31-34页 |
3.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4-37页 |
3.3 信用等级判别 | 第37-38页 |
第4章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P2P个人贷款信用评估方法改进 | 第38-47页 |
4.1 多源信息融合 | 第38-40页 |
4.1.1 多源信息融合概述 | 第38页 |
4.1.2 多源信息融合的应用流程 | 第38-39页 |
4.1.3 多源信息融合的特点 | 第39-40页 |
4.2 粒计算理论 | 第40-42页 |
4.2.1 粒计算理论 | 第40页 |
4.2.2 粒的概念 | 第40-41页 |
4.2.3 粒度与粒层 | 第41页 |
4.2.4 信息粒化 | 第41页 |
4.2.5 粒计算在P2P个人贷款信用评估中的适用性 | 第41页 |
4.2.6 信息粒化和信息融合的方法 | 第41-42页 |
4.3 信息冲突的逻辑检验 | 第42-43页 |
4.3.1 信息冲突的定义 | 第42-43页 |
4.3.2 逻辑检验法 | 第43页 |
4.4 第三方信息指标体系 | 第43-45页 |
4.5 实证 | 第45-4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