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虫害论文

OsCEBiP与OsSerpin基因的抗虫功能研究

博士生自认为的论文创新点第5-6页
中文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41页
    1.1 褐飞虱及其危害第16-17页
    1.2 植物的免疫系统第17-20页
    1.3 植物与昆虫互作研究进展第20-24页
        1.3.1 植物对昆虫的组成型防御第20-21页
        1.3.2 植物对昆虫的诱导型防御第21-24页
    1.4 水稻抗褐飞虱机理研究进展第24-26页
    1.5 植物启动子定义和结构第26-27页
    1.6 植物启动子的分类及应用第27-30页
        1.6.1 组成型表达启动子第27页
        1.6.2 组织特异型表达启动子第27-29页
        1.6.3 诱导型表达启动子第29-30页
    1.7 水稻启动子分析主要数据库第30-31页
        1.7.1 NEWPLACE第30页
        1.7.2 PlantCare第30页
        1.7.3 EPD第30页
        1.7.4 Softberry第30-31页
        1.7.5 KOME第31页
    1.8 OsCEBiP基因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第31-38页
        1.8.1 OsCEBiP基因结构特征第31-32页
        1.8.2 OsCEBiP的同源基因研究第32-34页
        1.8.3 OsCEBiP基因介导的信号通路研究第34-37页
        1.8.4 效应子能抑制几丁质触发的免疫反应第37-38页
    1.9 水稻OsSerpin研究进展第38-40页
    1.10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40-41页
第二章 水稻OsCEBiP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第41-69页
    引言第41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41-55页
        2.1.1 材料第41-42页
        2.1.2 设计引物扩增不同长度启动子片段第42-43页
        2.1.3 PCR扩增、酶切、连接和转化第43-44页
        2.1.4 质粒提取、阳性克隆的鉴定和测序第44-45页
        2.1.5 农杆菌介导法对粳稻品种H1493的转化第45-48页
        2.1.6 转基因植株的PCR鉴定第48页
        2.1.7 转基因植株的Southern blot鉴定第48-52页
        2.1.8 Western Blot杂交第52-54页
        2.1.9 Gus染色及石蜡切片第54-55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55-66页
        2.2.1 启动子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5-58页
        2.2.2 启动子的克隆和载体构建第58-59页
        2.2.3 各启动子转基因植株的获得第59-61页
        2.2.4 Southern blot检测第61页
        2.2.5 各启动子转基因材料的GUS染色分析第61-63页
        2.2.6 各启动子转基因材料的石蜡切片分析第63-65页
        2.2.7 各启动子表达量的WB分析第65-66页
        2.2.8 OsCEBiP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第66页
    2.3 讨论第66-69页
第三章 水稻OsCEBiP突变体的鉴定、表达分析及转基因第69-91页
    引言第69-71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71-82页
        3.1.1 材料第71页
        3.1.2 突变体插入位点和纯杂合的鉴定第71页
        3.1.3 Genome walker鉴定突变体插入位点第71-73页
        3.1.4 RACE扩增第73-77页
        3.1.5 植物总RNA的抽提第77-78页
        3.1.6 反转录即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78-79页
        3.1.7 半定量RT-PCR第79页
        3.1.8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第79-80页
        3.1.9 重叠PCR构建RNAi转基因载体第80-81页
        3.1.10 农杆菌介导法对粳稻品种H1493的转化第81-82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82-89页
        3.2.1 突变体插入位点PCR检测第82-84页
        3.2.2 突变体Southern blot检测第84-85页
        3.2.3 oscebip-1突变体基因组序列和cDNA序列的获得第85-86页
        3.2.4 突变体植株中OsCEBiP基因的表达分析第86-87页
        3.2.5 OsCEBiP转基因研究第87-88页
        3.2.6 OsCEBiP转基因株系的表达分析第88-89页
    3.3 讨论第89-91页
第四章 OsCEBiP抗褐飞虱的生物学功能研究第91-119页
    引言第91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91-100页
        4.1.1 材料第91-92页
        4.1.2 褐飞虱蜜露量和增重的测定第92-93页
        4.1.3 褐飞虱宿主选择性实验第93页
        4.1.4 白叶枯病原菌接种及抗性检测第93-94页
        4.1.5 愈伤组织的ROS测定第94页
        4.1.6 胼胝质染色第94-95页
        4.1.7 水稻原生质体分离与处理第95页
        4.1.8 基因表达分析第95-96页
        4.1.9 酵母双杂交实验第96-100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100-117页
        4.2.1 OsCEBiP基因对褐飞虱取食作出了响应第100-101页
        4.2.2 OsCEBiP基因的抗病性研究第101-103页
        4.2.3 OsCEBiP基因的抗虫性研究第103-104页
        4.2.4 OsCEBiP基因对褐飞虱取食的抗性应答第104-106页
        4.2.5 褐飞虱虫体沉淀诱导了胼胝质沉积第106-107页
        4.2.6 褐飞虱虫体沉淀诱导了愈伤细胞ROS爆发第107-108页
        4.2.7 褐飞虱提取物沉淀诱导了水稻细胞的防御基因的表达第108-113页
        4.2.8 褐飞虱虫体不同组分诱导水稻不同的应答反应第113-114页
        4.2.9 酵母双杂交筛选褐飞虱互作蛋白第114-115页
        4.2.10 候选酵母互作克隆的初步分析第115-117页
    4.3 讨论第117-119页
第五章 水稻OsSerpin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第119-137页
    引言第119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119-122页
        5.1.1 材料第119页
        5.1.2 载体构建,农杆菌介导法对水稻遗传转化第119-120页
        5.1.3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蛋白诱导第120-121页
        5.1.4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标签GST包涵体的溶解和复性第121页
        5.1.5 GST标签蛋白的亲和纯化第121-122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122-135页
        5.2.1 OsSerpin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22-125页
        5.2.2 OsSerpin基因启动子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25-128页
        5.2.3 OsSerpin基因和启动子的克隆第128-129页
        5.2.4 OsSerpin及截短启动子转基因植株的获得第129-130页
        5.2.5 转基因植株的Southern blot检测第130页
        5.2.6 各启动子材料GUS染色分析第130-131页
        5.2.7 OsSerpin基因组织表达模式第131-132页
        5.2.8 OsSerpin基因对褐飞虱取食作出了响应第132页
        5.2.9 OsSerpin转基因纯合株系的表达分析第132-133页
        5.2.10 OsSerpin介导了对褐飞虱的抗性第133-134页
        5.2.11 OsSerpin蛋白的诱导表达第134-135页
    5.3 讨论第135-137页
第六章 总讨论第137-140页
    6.1 韧皮部特异表达的OsCEBiP识别褐飞虱虫体沉淀激活了水稻免疫反应第137-139页
    6.2 水稻OsSerpin基因参与对褐飞虱的防御反应第139-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50页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0-151页
致谢第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单向冻结土壤中水分、热量和溶质耦合迁移机理与模拟
下一篇:作物物候期遥感监测研究--以玉米与大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