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湿润流体流动传热机理及高效振荡热管特性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4-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7-19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9-34页 |
1.2.1 自湿润流体制备 | 第19-21页 |
1.2.2 自湿润流体沸腾特性 | 第21-26页 |
1.2.3 自湿润流体传热机理 | 第26-31页 |
1.2.4 自湿润流体热管 | 第31-34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34-37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页 |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34-35页 |
1.3.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5-37页 |
第二章 自湿润流体的制备及热物性分析 | 第37-47页 |
2.1 前言 | 第37页 |
2.2 自湿润流体制备 | 第37-38页 |
2.3 热物性测试 | 第38-44页 |
2.3.1 自湿润流体表面张力分析 | 第39-42页 |
2.3.2 自湿润流体导热系数分析 | 第42页 |
2.3.3 自湿润流体接触角分析 | 第42-4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4-47页 |
第三章 自湿润流体的沸腾实验研究 | 第47-61页 |
3.1 前言 | 第47页 |
3.2 实验 | 第47-49页 |
3.3 自湿润流体池沸腾的临界热流密度值 | 第49-53页 |
3.3.1 不同浓度的影响 | 第50-52页 |
3.3.2 不同过冷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3.4 自湿润流体池沸腾的沸腾特性 | 第53-59页 |
3.4.1 气泡合并现象 | 第54-56页 |
3.4.2 气泡尺寸 | 第56-57页 |
3.4.3 微气泡沸腾 | 第57-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自湿润流体热管的热输送性能实验研究 | 第61-81页 |
4.1 前言 | 第61页 |
4.2 自湿润流体传统热管 | 第61-67页 |
4.2.1 实验 | 第61-62页 |
4.2.2 温度曲线分布 | 第62-64页 |
4.2.3 温差与热阻分析 | 第64-67页 |
4.3 自湿润流体振荡流热管 | 第67-78页 |
4.3.1 实验 | 第67-68页 |
4.3.2 振荡流热管的工况判定 | 第68-70页 |
4.3.3 不同管内径的影响 | 第70-73页 |
4.3.4 不同热输送长度的影响 | 第73-76页 |
4.3.5 热输送性能对比 | 第76-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81页 |
第五章 自湿润流体强化传热的理论分析 | 第81-91页 |
5.1 前言 | 第81页 |
5.2 气泡脱离直径的预测模型 | 第81-85页 |
5.3 池沸腾临界热流密度的预测模型 | 第85-86页 |
5.4 流动不稳定性分析 | 第86-8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1-9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91-93页 |
6.2 课题创新点 | 第93-94页 |
6.3 课题展望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7-110页 |
致谢 | 第110-112页 |
附件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