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7页 |
1.1 蛋白质组学的发展现状 | 第13-18页 |
1.1.1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1.2 蛋白质组学的技术挑战 | 第13-15页 |
1.1.3 蛋白质组的分析流程 | 第15-18页 |
1.1.3.1 二维凝胶电泳技术 | 第15-16页 |
1.1.3.2 液相色谱技术 | 第16-18页 |
1.2 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表面功能化 | 第18-27页 |
1.2.1 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18-21页 |
1.2.1.1 共沉淀法 | 第18-20页 |
1.2.1.2 热分解法 | 第20页 |
1.2.1.3 微乳液/纳乳液法 | 第20页 |
1.2.1.4 液相-固相-溶液相转移合成法 | 第20-21页 |
1.2.2 磁性纳米晶簇/微球的制备 | 第21-22页 |
1.2.2.1 溶剂热法 | 第21-22页 |
1.2.2.2 基于微乳液的自组装法 | 第22页 |
1.2.3 磁性纳米材料的表面功能化 | 第22-27页 |
1.2.3.1 配体交换反应 | 第23-24页 |
1.2.3.2 修饰/包覆纳米金 | 第24-25页 |
1.2.3.3 包覆二氧化硅 | 第25-27页 |
1.2.3.4 包覆聚合物 | 第27页 |
1.3 功能磁性纳米材料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 第27-35页 |
1.3.1 功能磁性纳米材料用于糖蛋白或糖肽的富集 | 第28-31页 |
1.3.1.1 亲水相互作用 | 第29-30页 |
1.3.1.2 凝集素亲和作用 | 第30页 |
1.3.1.3 金属螯合亲和作用 | 第30页 |
1.3.1.4 共价键结合 | 第30-31页 |
1.3.2 功能磁性纳米材料用于重组蛋白的分离 | 第31-33页 |
1.3.2.1 His6与固定化金属离子的亲和作用 | 第32页 |
1.3.2.2 His6与金属氧化物的亲和作用 | 第32-33页 |
1.3.2.3 其他配体-靶标相互作用 | 第33页 |
1.3.3 功能磁性纳米材料用于磷酸化蛋白或肽段的富集 | 第33-34页 |
1.3.3.1 IMAC | 第33-34页 |
1.3.3.2 MOAC | 第34页 |
1.3.4 功能磁性纳米材料用于内源性肽段的富集 | 第34-35页 |
1.3.5 功能磁性纳米材料用于固定化酶 | 第35页 |
1.4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创新性 | 第35-37页 |
第二章 一锅法制备苯硼酸功能化磁性纳米粒子并用于糖蛋白的富集 | 第37-49页 |
2.1 引言 | 第3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7-40页 |
2.2.1 试剂与材料 | 第37-38页 |
2.2.2 Fe_3O_4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38页 |
2.2.3 Fe_3O_4@SiO_2@VPBA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38页 |
2.2.4 材料表征 | 第38-39页 |
2.2.5 吸附性能的考察 | 第39页 |
2.2.6 混合样与实际样品分析 | 第39-4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8页 |
2.3.1 苯硼酸功能化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 第40-44页 |
2.3.1.1 形貌表征 | 第41-42页 |
2.3.1.2 晶体结构表征 | 第42-43页 |
2.3.1.3 磁性能测试 | 第43-44页 |
2.3.1.4 红外光谱表征 | 第44页 |
2.3.2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44-45页 |
2.3.3 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45-46页 |
2.3.4 磁性纳米粒子对混合蛋白中糖蛋白的富集 | 第46-47页 |
2.3.5 磁性纳米粒子对人血清中糖蛋白的富集 | 第47-4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聚多巴胺介导的苯硼酸功能化磁性微球的制备并用于糖蛋白和糖肽的富集 | 第49-64页 |
3.1 引言 | 第49-5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0-53页 |
3.2.1 试剂与材料 | 第50页 |
3.2.2 苯硼酸功能化磁性微球的制备 | 第50-51页 |
3.2.2.1 Fe_3O_4纳米晶簇的制备 | 第50页 |
3.2.2.2 Fe_3O_4@PDA微球的制备 | 第50页 |
3.2.2.3 Fe_3O_4@PDA-alkyne微球的制备 | 第50-51页 |
3.2.2.4 叠氮化苯硼酸的合成 | 第51页 |
3.2.2.5 Fe_3O_4@PDA-PBA微球的制备 | 第51页 |
3.2.3 材料表征 | 第51页 |
3.2.4 蛋白吸附实验 | 第51页 |
3.2.5 混合样与实际样品分析 | 第51-52页 |
3.2.6 糖肽富集实验 | 第52-53页 |
3.2.6.1 蛋白样品的酶解 | 第52页 |
3.2.6.2 糖肽富集过程 | 第52页 |
3.2.6.3 质谱分析条件 | 第52-5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3-63页 |
3.3.1 苯硼酸功能化磁性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 第53-58页 |
3.3.1.1 形貌表征 | 第54-55页 |
3.3.1.2 晶体结构表征 | 第55-56页 |
3.3.1.3 磁性能测试 | 第56-57页 |
3.3.1.4 红外光谱表征 | 第57-58页 |
3.3.2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58页 |
3.3.3 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58-60页 |
3.3.4 混合蛋白样品中糖蛋白的富集 | 第60-61页 |
3.3.5 蛋白酶解液中糖肽的富集 | 第61-62页 |
3.3.6 人血清样品中的糖蛋白的富集 | 第62-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葡萄糖修饰的亲水磁性介孔微球的制备并用于N-连接糖及糖肽的选择性富集 | 第64-83页 |
4.1 引言 | 第6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4-67页 |
4.2.1 试剂与材料 | 第64-65页 |
4.2.2 亲水磁性介孔微球的制备 | 第65-66页 |
4.2.2.1 Fe_3O_4微球的制备 | 第65页 |
4.2.2.2 Fe_3O_4@mSiO_2-Cl微球的制备 | 第65页 |
4.2.2.3 Fe_3O_4@mSiO_2-N_3微球的制备 | 第65页 |
4.2.2.4 炔基化葡萄糖的制备 | 第65页 |
4.2.2.5 Fe_3O_4@mSiO_2-Glucose微球的制备 | 第65-66页 |
4.2.3 材料表征 | 第66页 |
4.2.4 糖肽富集过程 | 第66页 |
4.2.5 回收率实验 | 第66-67页 |
4.2.6 质谱分析条件 | 第6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7-82页 |
4.3.1 亲水磁性介孔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 第67-73页 |
4.3.1.1 形貌表征 | 第69-70页 |
4.3.1.2 比表面及孔径分析 | 第70-71页 |
4.3.1.3 红外光谱表征 | 第71-72页 |
4.3.1.4 晶体结构表征 | 第72-73页 |
4.3.1.5 磁性能表征 | 第73页 |
4.3.2 亲水磁性介孔微球用于糖肽的富集 | 第73-76页 |
4.3.3 富集灵敏度研究 | 第76页 |
4.3.4 富集容量研究 | 第76-77页 |
4.3.5 回收率研究 | 第77-78页 |
4.3.6 材料的循环利用 | 第78-79页 |
4.3.7 复杂混合肽段体系中糖肽的富集 | 第79-80页 |
4.3.8 人血清样品中N-连接糖的富集 | 第80-8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CuFe_2O_4磁性纳米晶簇的制备并用于富组氨酸蛋白的分离 | 第83-100页 |
5.1 引言 | 第83-84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4-86页 |
5.2.1 试剂与材料 | 第84页 |
5.2.2 CuFe_2O_4磁性纳米晶簇的制备 | 第84页 |
5.2.3 材料表征 | 第84页 |
5.2.4 蛋白吸附实验 | 第84-85页 |
5.2.5 循环利用实验 | 第85页 |
5.2.6 混合样与实际样品分析 | 第85-8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6-99页 |
5.3.1 CuFe_2O_4磁性纳米晶簇的制备与表征 | 第86-91页 |
5.3.1.1 形貌表征 | 第86-88页 |
5.3.1.2 晶体结构表征 | 第88-89页 |
5.3.1.3 磁性能表征 | 第89页 |
5.3.1.4 红外光谱表征 | 第89-90页 |
5.3.1.5 比表面及孔径分析 | 第90-91页 |
5.3.2 pH条件对蛋白吸附的影响 | 第91-93页 |
5.3.3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93-94页 |
5.3.4 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94-96页 |
5.3.5 材料的循环利用 | 第96-97页 |
5.3.6 混合蛋白体系中富组氨酸蛋白的分离 | 第97-98页 |
5.3.7 人全血样品中富组氨酸蛋白的分离 | 第98-9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六章 磁性ZIF-8微球的制备并用于富组氨酸蛋白的分离 | 第100-116页 |
6.1 引言 | 第100-101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01-103页 |
6.2.1 试剂与材料 | 第101页 |
6.2.2 磁性ZIF-8微球的制备 | 第101页 |
6.2.2.1 Fe_3O_4磁性微球的制备 | 第101页 |
6.2.2.2 Fe_3O_4@ZIF-8磁性微球的制备 | 第101页 |
6.2.3 材料表征 | 第101-102页 |
6.2.4 蛋白吸附实验 | 第102页 |
6.2.5 循环利用实验 | 第102页 |
6.2.6 混合样与实际样品分析 | 第102-103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15页 |
6.3.1 磁性ZIF-8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 第103-109页 |
6.3.1.1 形貌表征 | 第104页 |
6.3.1.2 晶体结构表征 | 第104-105页 |
6.3.1.3 红外光谱表征 | 第105-106页 |
6.3.1.4 比表面及孔径分析 | 第106-108页 |
6.3.1.5 磁性能表征 | 第108-109页 |
6.3.2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109-110页 |
6.3.3 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110-111页 |
6.3.4 材料的循环利用 | 第111-113页 |
6.3.5 混合蛋白体系中富组氨酸蛋白的分离 | 第113-114页 |
6.3.6 人全血样品中富组氨酸蛋白的分离 | 第114-11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38页 |
附录 | 第138-154页 |
致谢 | 第154-155页 |
作者简介 | 第1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5-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