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

西汉时期骚体文学作家创作心态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5页
第一章 西汉时期的骚体文学和作家创作心态第15-27页
    第一节 西汉时期的骚体文学第15-21页
        一、骚体的意涵第15-16页
        二、西汉时期骚体文学的内容总述第16-17页
        三、西汉时期骚体文学的发展和作品整理第17-21页
    第二节 西汉骚体文学作家创作心态的相关内容第21-27页
        一、创作心态的理论内涵第21-23页
        二、把握西汉时期骚体文学作家创作心态的几个关键点第23-24页
        三、解析西汉骚体文学作家创作心态的重要性第24-27页
第二章 西汉时期骚体文学作家创作心态梳理第27-45页
    第一节 西汉初期骚体文学作家的创作心态第27-34页
        一、汉初骚体文学作家的创作背景第27-28页
        二、项羽、刘邦对天命难违的悲哀心态第28-31页
        三、贾谊、庄忌被贬不遇的心态第31-34页
    第二节 武帝时期骚体文学作家的创作心态第34-39页
        一、武帝时期骚体文学作家的创作环境第34-35页
        二、武帝惜时的心态第35-36页
        三、东方朔对言语侍从之臣身份的苦闷第36-38页
        四、董仲舒晚年的避世心态和司马迁惨遭极刑的悲愤心态第38-39页
    第三节 西汉后期骚体文学作家的创作心态第39-45页
        一、西汉后期骚体文学作家的创作背景第40页
        二、扬雄、息夫躬、刘歆对现实失望且焦虑的心态第40-42页
        三、刘细君、刘弗陵对理想生活的希冀心态第42-45页
第三章 西汉骚体文学作家创作心态形成的原因第45-55页
    第一节 对屈原的追思第45-48页
        一、不幸遭遇的相似性第45-46页
        二、情感的共鸣第46-47页
        三、自我安慰的心灵排遣第47-48页
    第二节 “盛世悲音”现象的解读第48-51页
        一、时代与个人的差别第48-50页
        二、理想与现实的不对等第50页
        三、生命主题的思索第50-51页
    第三节 创作心态中儒道相杂的特征第51-55页
        一、儒家的积极入世精神第51-52页
        二、道家精神对个人愁绪的消解第52-55页
第四章 西汉骚体文学作家创作心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55-63页
    第一节 文学理论方面的影响第55-58页
        一、对儒家“中情说”的突破第55-56页
        二、对文学自觉的促进第56-58页
    第二节 文学母题的确立第58-63页
        一、“士不遇”心态影响下文人的困苦心灵抒写第59-60页
        二、《李夫人赋》对悼亡文学的影响第60-63页
结语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致谢第69-7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杜甫夔州时期的交游考论
下一篇:李白游仙诗和妇女诗对曹植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