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7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概述 | 第9-16页 |
1.2.1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结构特性 | 第10页 |
1.2.2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 第10-15页 |
1.2.3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胶束化行为 | 第15页 |
1.2.4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胶束的制备方法 | 第15-16页 |
1.3 刺激响应性两亲性嵌段共聚物概述 | 第16-22页 |
1.3.1 pH响应 | 第16-17页 |
1.3.2 温度响应 | 第17-18页 |
1.3.3 光响应 | 第18-19页 |
1.3.4 氧化还原响应 | 第19-20页 |
1.3.5 磁响应 | 第20-21页 |
1.3.6 多重响应 | 第21-22页 |
1.4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胶束在药物控释领域的应用 | 第22-24页 |
1.4.1 药物控释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4.2 聚合物胶束在药物控释领域的应用 | 第23-24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4-27页 |
第2章 PACMO-b-PAEFC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自组装 | 第27-53页 |
2.1 引言 | 第27-2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8-34页 |
2.2.1 试剂 | 第28-29页 |
2.2.2 表征仪器和测试方法 | 第29-31页 |
2.2.3 合成步骤 | 第31-33页 |
2.2.4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 | 第33-3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4-50页 |
2.3.1 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34-38页 |
2.3.2 热重分析 | 第38-39页 |
2.3.3 X-射线衍射及小角X射线散射的分析 | 第39-41页 |
2.3.4 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 | 第41-43页 |
2.3.5 Zeta电位的测定 | 第43-44页 |
2.3.6 氧化还原可逆性研究 | 第44-47页 |
2.3.7 自组装胶束的形貌及其粒径的分析 | 第47-5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第3章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生物医用性能研究 | 第53-65页 |
3.1 引言 | 第53-5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4-57页 |
3.2.1 试剂 | 第54页 |
3.2.2 仪器 | 第54页 |
3.2.3 缓冲溶液的配置 | 第54页 |
3.2.4 测定波长的选择 | 第54-55页 |
3.2.5 标准工作曲线的确定 | 第55页 |
3.2.6 药物PTX的负载 | 第55页 |
3.2.7 载药量(LC)和包封率(EE) | 第55-56页 |
3.2.8 体外释放 | 第56页 |
3.2.9 体外细胞毒性测试 | 第56-5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3页 |
3.3.1 共聚物胶束的药物释放研究 | 第57-61页 |
3.3.2 细胞毒性的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4章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