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维生素制造论文--维生素A论文

生物催化法制备维生素A衍生物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1页
    1.1 脂肪酶第12-18页
        1.1.1 脂肪酶简介第12页
        1.1.2 脂肪酶立体结构和催化特征第12-17页
            1.1.2.1 脂肪酶立体结构第12-13页
            1.1.2.2 脂肪酶催化三联体第13-14页
            1.1.2.3 氧负离子疏水通道第14-15页
            1.1.2.4 脂肪酶的代谢分泌第15-16页
            1.1.2.5 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第16-17页
        1.1.3 脂肪酶的有机相催化第17-18页
    1.2 脂肪酶的固定化第18-22页
        1.2.1 酶固定化概述第18-19页
        1.2.2 脂肪酶固定化进展第19-22页
            1.2.2.1 吸附法固定化脂肪酶第19-21页
            1.2.2.2 共价结合法固定化脂肪酶第21页
            1.2.2.3 包埋法固定化脂肪酶第21-22页
            1.2.2.4 交联法固定化脂肪酶第22页
    1.3 维生素A衍生物第22-25页
        1.3.1 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的简介第22-23页
        1.3.2 维生素A(视黄醇)的化学合成第23-24页
        1.3.3 维生素A衍生物的化学合成第24-25页
            1.3.3.1 基于β-紫罗兰酮作为前体化学合成维生素A衍生物第24页
            1.3.3.2 由二卤代化合物化学合成维生素A衍生物第24-25页
        1.3.4 酶法合成维生素A衍生物第25页
    1.4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5-26页
        1.4.1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第25-26页
        1.4.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6页
    参考文献第26-31页
第二章 脂肪酶的固定化—吸附法与共价结合法第31-51页
    2.1 引言第31-32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32-36页
        2.2.1 试剂第32页
        2.2.2 主要实验仪器第32页
        2.2.3 吸附法固定化脂肪酶第32-35页
            2.2.3.1 载体的选择第33页
            2.2.3.2 载体与活化剂的质量体积比的影响第33页
            2.2.3.3 加酶量对固定化的影响第33页
            2.2.3.4 固定化的最适pH和缓冲液种类的选择第33-34页
            2.2.3.5 固定化温度的影响第34页
            2.2.3.6 固定化进程第34页
            2.2.3.7 固定化酶批次稳定性第34页
            2.2.3.8 脂肪酶酶活检测(p-NPA法)第34页
            2.2.3.9 固定化脂肪酶吸附率的计算第34-35页
        2.2.4 共价结合法固定化脂肪酶第35-36页
            2.2.4.1 载体材料的选择第35页
            2.2.4.2 NaIO_4浓度的影响第35页
            2.2.4.3 最适pH和离子强度的影响第35页
            2.2.4.4 酶液浓度的影响第35页
            2.2.4.5 固定化进程第35-36页
            2.2.4.6 戊二醛聚集交联第36页
        2.2.5 维A棕榈酸酯的HPLC分析与转酯酶活和产率计算第36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6-48页
        2.3.1 吸附法固定化载体的选择第36-37页
        2.3.2 载体与活化剂的质量体积比的影响第37-38页
        2.3.3 吸附法固定化酶液浓度的影响第38-39页
        2.3.4 缓冲液pH对吸附固定化的影响第39-40页
        2.3.5 温度对吸附法固定化的影响第40-41页
        2.3.6 吸附固定化进程第41-42页
        2.3.7 共价结合法固定化载体的选择第42-43页
        2.3.8 NaIO_4浓度的影响第43-44页
        2.3.9 pH与离子强度对共价结合固定化的影响第44-45页
        2.3.10 酶液浓度对共价结合固定化脂肪酶的影响第45-46页
        2.3.11 共价结合固定化进程第46-47页
        2.3.12 戊二醛酶聚集交联的考察第47-48页
        2.3.13 吸附法和共价结合法固定化操作稳定性比较第48页
    2.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第三章 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合成维生素A酯第51-67页
    3.1 引言第51页
    3.2 材料和方法第51-54页
        3.2.1 试剂第51-52页
        3.2.2 主要实验仪器第52页
        3.2.3 固定化脂肪酶的制备第52页
        3.2.4 维A棕榈酸酯的催化合成条件优化第52-54页
            3.2.4.1 催化体系的选择第52页
            3.2.4.2 底物摩尔比的影响第52-53页
            3.2.4.3 温度对催化的影响第53页
            3.2.4.4 固定化酶用量的影响第53页
            3.2.4.5 体系中最初加水量的影响第53页
            3.2.4.6 脂肪酶催化转酯反应进程第53页
            3.2.4.7 脂肪酶底物谱的考察第53页
            3.2.4.8 脂肪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机制第53-54页
            3.2.4.9 维A棕榈酸酯的产率和反应初速度的计算第54页
            3.2.4.10 维A棕榈酸酯的色谱分析第54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54-65页
        3.3.1 催化体系的选择第54-55页
        3.3.2 棕榈酸与维A醋酸酯摩尔比的影响第55-56页
        3.3.3 催化温度的影响第56-57页
        3.3.4 加酶量对转酯催化的影响第57-58页
        3.3.5 体系最初含水量的影响第58-59页
        3.3.6 脂肪酶催化转酯反应进程第59-60页
        3.3.7 脂肪酶底物谱的研究第60-61页
        3.3.8 反应动力学机制第61-65页
    3.4 本章小结第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第四章 维A棕榈酸酯的分离纯化及分析第67-78页
    4.1 引言第67-68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68-69页
        4.2.1 试剂第68页
        4.2.2 主要实验仪器第68页
        4.2.3 维A棕榈酸酯的制备第68页
        4.2.4 棕榈酸的去除第68页
        4.2.5 萃取分离第68-69页
            4.2.5.1 乙醇浓度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第68-69页
            4.2.5.2 乙醇/水与正己烷的体积比对萃取的影响第69页
            4.2.5.3 温度对萃取的影响第69页
            4.2.5.4 萃取级数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第69页
        4.2.6 硅胶柱层析及分析第69页
        4.2.7 组分HPLC检测分析第6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9-76页
        4.3.1 乙醇浓度对萃取的影响第69-70页
        4.3.2 萃取剂配比对萃取的影响第70页
        4.3.3 温度对萃取的影响第70-71页
        4.3.4 萃取级数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第71-72页
        4.3.5 维A棕榈酸酯的薄层层析第72-73页
        4.3.6 维A棕榈酸酯的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第73-76页
    4.4 本章小结第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8-80页
    5.1 总结第78-79页
    5.2 展望第79-80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十聚钨酸盐的合成及其在烯烃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大豆异黄酮制备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