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理论论文

车轮气动阻力及传热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车轮气动阻力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制动盘散热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3-16页
第二章 车轮气动阻力及传热性能数值仿真的研究基础第16-22页
    2.1 计算流体动力学概述第16页
    2.2 流体运动的基本控制方程第16-18页
        2.2.1 质量守恒方程第16-17页
        2.2.2 动量守恒方程第17页
        2.2.3 能量守恒方程第17-18页
    2.3 湍流模型及其应用第18-19页
    2.4 CFD求解过程第19页
    2.5 车轮对整车气动特性的影响第19-20页
    2.6 制动盘散热特性概述第20-22页
        2.6.1 制动盘散热的主要方式第20-21页
        2.6.2 制动盘散热性能的评价指标第21-22页
第三章 独立车轮的气动阻力数值仿真分析第22-34页
    3.1 独立车轮气动阻力数值仿真第22-27页
        3.1.1 车轮几何模型的建立第22页
        3.1.2 网格划分策略第22-24页
        3.1.3 求解参数及边界条件设置第24-25页
        3.1.4 独立车轮气动仿真结果分析第25-27页
    3.2 车轮轮辐对车轮气动阻力的影响第27-34页
        3.2.1 正交试验设计方案第27-29页
        3.2.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29-30页
        3.2.3 最优组合结果分析第30-34页
第四章 整车模型下车轮气动阻力及传热性能分析第34-46页
    4.1 DrivAer标准车模数值仿真验证第34-39页
        4.1.1 DrivAer标准车模简介第34-36页
        4.1.2 DrivAer车模三维建模第36页
        4.1.3 网格划分策略第36-38页
        4.1.4 求解参数及边界条件设置第38-39页
        4.1.5 仿真结果分析与评价第39页
    4.2 考虑整车模型的车轮气动阻力及传热性能分析第39-46页
        4.2.1 加入制动盘和原始车轮的整车模型第39-40页
        4.2.2 考虑轮内传热的整车外流场数值仿真方案的确定第40-41页
        4.2.3 整车模型下车轮气动阻力性能分析第41-43页
        4.2.4 考虑整车模型的轮内传热性能分析第43-46页
第五章 车轮轮辐对整车气动阻力及轮内传热性能的影响第46-56页
    5.1 轮辐数量变化对整车气动阻力及轮内传热性能的影响第46-49页
        5.1.1 轮辐数量对整车气动阻力的影响分析第47-48页
        5.1.2 轮辐数量对制动盘散热性能的影响分析第48-49页
    5.2 轮辐间开口面积变化对整车气动阻力及轮内传热性能的影响第49-53页
        5.2.1 轮辐间开口面积对整车气动阻力的影响分析第50-51页
        5.2.2 轮辐间开口面积对制动盘散热性能的影响分析第51-53页
    5.3 轮辐样式对车轮气动阻力及轮内传热性能的影响第53-55页
        5.3.1 轮辐样式对整车气动阻力的影响分析第53-54页
        5.3.2 轮辐样式对制动盘散热性能的影响分析第54-55页
    5.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六章 整车气动阻力及轮内传热性能多目标优化设计第56-72页
    6.1 多目标优化方法概述第56-58页
        6.1.1 参数化有限元建模介绍第56-57页
        6.1.2 试验设计方法介绍第57页
        6.1.3 近似模型介绍第57-58页
        6.1.4 优化算法介绍第58页
    6.2 车轮轮辐多目标尺寸优化第58-65页
        6.2.1 车轮轮辐参数化有限元建模第58-60页
        6.2.2 多目标优化问题描述第60-62页
        6.2.3 基于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优化设计第62页
        6.2.4 建立克里金近似模型第62-63页
        6.2.5 基于NSGA-II遗传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求解第63-65页
    6.3 优化后车轮性能分析第65-72页
        6.3.1 车轮及整车气动阻力性能分析第65-66页
        6.3.2 轮内散热性能分析第66页
        6.3.3 车轮弯曲工况结构性能分析第66-68页
        6.3.4 车轮径向工况结构性能分析第68-72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72-75页
    7.1 论文总结第72-73页
    7.2 研究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0页
硕士论文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虚拟仪器的纯电动大客车高压电气系统安全监测方法研究
下一篇:永磁同步EPS助力电机有限元建模与分析研究